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奉命去韓國赴任,轉眼已過去二十五年。當時印象最深刻的,除漢城(現首爾)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外,就是高速公路上運行的超長卡車,上面裝載着上下兩層新出廠的嶄新轎車;在穿越漢城的漢江江畔,入夜車輛排起長陣,遠望似一條「火龍」,特別是春節、中秋回家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長隊,「火龍」綿延幾公里,令人難忘。
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當年全國各省市的汽車廠雖幾十家,但均為地方分散經營,一年產車不過幾十萬輛,而且等級參差不齊。而當時韓國汽車廠雖只有三家,現代、大宇和起亞,但生產高度自動化,幾分鐘一輛車,一年生產各種車型幾百萬輛,出口車輛逾百萬。就汽車生產而言,當時我們與韓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二十多年過去,我們一點點趕上,甚至超越韓國。現在,我國每年生產汽車上千萬輛,主要為國內銷售,出口沒有具體數字,估計也超過一百萬輛。雖然城市因為車多,道路擁堵成為一大難題,但中國趕超世界水準的腳步之快令人不能不讚嘆。
去年有機會乘車行走在高速公路上,不時可以看到,超長卡車裝載着雙層出廠新車,從我們的車旁疾駛而過。二十多年前曾羨慕的韓國景象,現在也來到中國。
近日瀏覽報紙,看到北京周邊多條高速公路,春節期間車輛也排成長龍。中國人春節回家看望父母和長輩,是多年來的一項重要民俗。隨着生活水準的提高,駕車回家的人日益增多,不少是一家人一起回家,在北京周邊的幾條公路上,回家車輛排起幾公里的長龍,入夜成為壯觀的「火龍」。
其實,何止汽車,在很多領域,中國正在趕超世界先進水準。蘋果手機世界聞名,三星手機後來趕上。記得二十年前,中國領導人訪問韓國,多到三星電子公司參觀,對其技術發展驚嘆不已。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近日,在多倫多工作的外孫女發來微信告訴我,她換了新手機,是中國「華為」的,品質不錯。我還聽說,中國的「小米」手機在印度頗受歡迎,「華為」手機在各國的市場更為寬廣。
看着報上拍攝的夜間車輛長龍的照片,我回憶着往事,不禁自言自語:「現在『火龍』也來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