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佛教藝術雪域文明

時間:2017-02-11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銅鎏金八瓣蓮花密集金剛

  深圳市博物館歷史民俗館正舉行「祥雲托起珠穆朗瑪││藏傳佛教藝術精品展」。是次展覽是近年海內外大型的藏傳佛教藝術展之一,展示了西藏雪域文明的深厚底蘊、歷史成就與藝術魅力。\大公報記者 李望賢

  屹立於「世界屋脊」,美麗而神奇的高原西藏具有獨特的歷史影響與藝術魅力。在這裏藏族先民不斷吸納外來文化,巧妙融合傳統苯教元素,同時吸納印度、尼泊爾與漢地佛教精華,逐漸形成了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獨具特色的雪域文明。

  自成體系 博大精深

  藏傳佛教具有系統的佛學理論、規範的修持方法、浩瀚的書刻經典、嚴格的經院教育與獨特的活佛轉世制度,以唐卡、造像、寺院壁畫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藏傳佛教藝術自成體系,博大精深。

  公元五世紀,佛教開始進入雪域高原,並與西藏苯教相互融合。至七世紀中葉,佛教融入藏族傳統文化血脈之中。藏傳佛教兼習大乘、小乘,顯密雙修,見行並重,融合藏地苯教的某些特點,又積極吸收印度、尼泊爾與漢地佛教藝術,儀軌複雜,像設繁多,形成了獨樹一幟且自成系統的佛教藝術。西藏佛教藝術包括諸佛、菩薩、本尊以及各類護法神靈、上師等諸多圖像,主要包括唐卡佛像、鎏金銅造像、擦擦以及寺院壁畫,其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及精美絕倫的工藝技巧,凝結了藏民族的智慧與審美情趣,同時也是西藏與周邊地區文化多元交流、融合的見證。與此同時,豐富的藏傳佛教典籍以及精湛的佛器也是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林芝地區藏東南文化遺產博物館等西藏四大文博機構共同舉辦,甄選歷代敕封璽印與詔書、蜚聲海內外的唐卡、妙相莊嚴的造像、內容豐富的典籍、神態誇張的面具與工藝精良的法器等各類珍品文物共一百三十餘件組。展覽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高原之聲」體現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深厚的歷史淵源;第二部分「佛法之緣」充分展示雪域文明的深厚底蘊、歷史成就與藝術魅力;第三部分「器用之德」展出藏傳佛教佛事用品是藏族人民智慧與精湛工藝的結晶。

  造形考究 工藝精湛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布達拉宮藏的銅鎏金八瓣蓮花密集金剛高四十五厘米、寬三十厘米,中央蓮台上安置主尊密集金剛,八瓣蓮花內側安置眷屬尊構成立體曼荼羅。蓮瓣可自由開啟,上方有裝飾水瓶傘蓋形扣件,閉合時狀如花蕾。蓮花曼荼羅造型、技法以及風格特徵均為典型的明初永宣造像樣式,並有「大明永樂年施」銘文,可以確定為明代宮廷漢藏藝術交融的作品,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為歷代同類佛教造像中難得珍品。

  來自西藏博物館藏金剛亥母像唐卡為分治時期(九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中葉)劄達縣托林寺出土。長四十八點五厘米,寬三十七厘米。金剛亥母為空行母的一種。所謂「空行母」,原是指經過長時間修煉獲得神通自在,可於空中飛行的各種鬼怪精靈。齊崗畫派由雅堆齊烏崗巴創立,一方面繼承了吐蕃及分治時期的繪畫神韻,一方面吸收了尼泊爾畫風,中央主尊位置相對減少,喜用卷草紋裝飾,佛像人物細節描寫更趨細膩,衣紋服飾流暢飄逸。

  藏傳佛教以密教修行為核心,同時主張顯密兼修,從而形成了諸多派別,皆重視儀軌法器之使用。廣義而言,藏傳佛教佛事用具若細分可包括法器、供器以及樂器等,如香爐、寶瓶、杯盤、供燈、曼荼羅等屬供器,金剛杵、金剛鈴、金剛橛、金剛錘等屬法器,法號、法螺、鈸、鐃、鞀鼓等屬樂器。這些器物種類繁多,面貌豐富,多用材考究,製作精良。

  在第三部分展出的藏傳佛教佛事用具中,一個西藏博物館藏的包金嵌松石嘎巴拉碗格外引人注目。嘎巴拉碗是修無上瑜伽密舉行灌頂儀式時用的法器,多取高僧大德遺骨製成。該嘎巴拉碗的顱骨外面隱現日、月法螺與藏文六字真言。純金碗蓋上刻有蓮瓣、纏枝花卉與八寶紋,蓋口邊緣上嵌綠松石與珠寶,抓手金剛杵形。托座每面有人首,其餘部分鏤雕卷葉紋。整個嘎巴拉碗製作精細,工藝考究,是嘎巴拉碗中的極品之作。展覽將至五月三日。

  (深圳博物館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