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捷克音樂大師作品月杪香江上演

時間:2017-02-11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捷克布爾諾國家歌劇院楊納傑克歌劇樂團及合唱團\香港藝術節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黃璇報道:對藝術愛好者來說,楊納傑克(Leoš Janácek)絕非一個熟悉的名字,主要原因是他在四十歲之前,忙碌於研究捷克當地民間音樂,作品數目甚少,也錯過了提升自身在樂壇的地位和存在價值的良機─早些年一說起捷克重要的音樂家,人們總是念叨着德伏扎克(Antonín Dvorák)、史密塔納(Bedrich Smetana)這兩位在國際上迭連取得成功的作曲家。

  楊納傑克的作品冷門,長久以來未獲重視,但並不代表他的作品不好。村上春樹近年小說《1Q84》,意外地捧紅了楊納傑克的《小交響曲》。村上春樹以此曲首樂章貫穿全書反覆提及,引起讀者談論,亦為這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增加不少搜尋度。

  村上春樹捧紅《小交響曲》

  今屆香港藝術節,邀得捷克布爾諾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heatre Brno),聯同該劇院的楊納傑克歌劇樂團及合唱團來港獻演。這個致力推動楊納傑克音樂的專家團隊,將在本月杪獻上兩場曲目不同的音樂會:一場專注演繹楊納傑克經典樂章,包括《小交響曲》、《永恆的福音》及《格拉高利彌撒曲》;另一場演出德伏扎克大型宗教合唱曲《聖母悼歌》。去歲末,香港藝術節邀香港傳媒赴捷克,提前感受當地傳統樸實的藝術氣息,並採訪了兩場音樂會的指揮家、捷克國家劇院音樂總監Jaroslav Kyzlink。

  Kyzlink介紹:「我們為香港觀眾選擇了楊納傑克最具代表性的三首樂章。《小交響曲》自不用說,這是作曲家晚年創作高峰期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交響曲。《小交響曲》恰如其名,是一部縮微的交響曲,總長二十分鐘,還不及同時代馬勒創作的交響曲中的一個樂章,但它仍稱得上是精湛之作─不單因為配器甚為離奇的開首樂章,還因為楊納傑克將個人所有音樂特色都包含在這短小的五個樂章裏。」

  而寫於一戰前夕的大型「神劇式」作品《永恆的福音》,從未在港演出,即使在捷克也鮮少被演奏。此番香港演出,該樂章與另一宏篇《格拉高利彌撒曲》搭配亮相,多少反映作曲家的宗教哲思。

  楊納傑克筆下絕大多數劇作都帶有宗教場景,可事實上他自成年後甚少走進教堂,也拒絕接受天主教信仰。「這其中還有則軼事,布爾諾年輕音樂學者Ludvik Kundera評價《格》是『a marvellous religious work of an old composer』(一位老作曲家譜寫的驚世宗教樂章)。七十三歲的楊納傑克寄去一張明信片回應:『I'm not old and I'm not religious, young man!』(並非老人,亦非信徒,年輕人!)」不過,Kyzlink相信楊納傑克心中仍是渴求慰藉的,從其歌劇取材觀之,眾作溢滿人文思想,顯露作曲家至情至性的一面,「他所盼望的慰藉並非來自神,而是來自人之最高主宰者─良知。」

  《聖母悼歌》引思念情懷

  楊納傑克是極易動感情的人,行為怪異又我行我素,年歲愈大愈奇,熱愛故土又愛民歌音律,畢生皆以摩拉維亞(Moravia)這窮鄉僻壤為事業重心,被布拉格輿論界諷為「鄉下佬」(wild and woolly outsider)。但他亦有支持者,同樣出身草根的德伏扎克便是其中一位。兩人雖關係密切,在作曲事業上卻走了全然不同的路。「另一場音樂會,我們選擇了與楊納傑克風格完全不同的德伏扎克作演奏。德伏扎克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音樂平易近人,且充滿浪漫主義內涵。譜寫《聖母悼歌》有各種誘因,但多與其三名子女出生不久相繼夭折有關。深受打擊的他引用聖母哀悼基督的經文,表達內心尋求超脫世俗命運的慰藉。」

  《聖母悼歌》獲歐洲主流聽眾的認可,為德伏扎克早年帶來成功,也為他揚威海外打好了基礎,Kyzlink說:「不管來自什麼樣的文化背景,聽他的音樂似乎特別容易引起思念情懷,正是德伏扎克的魅力所在。」

  編者註:「德伏扎克《聖母悼歌》」音樂會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時舉行,「楊納傑克《小交響曲》、《永恆的福音》、《格拉高利彌撒曲》」音樂會二月二十八日晚上八時舉行,地點均為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尚餘少量門票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節目詳情可瀏覽網址www.hk.artsfestival.org。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