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盤點」中國航天英雄們

時間:2017-02-10 03:15:48來源:大公網

  「整個中華民族是我所有力量的源泉」 ——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楊利偉,這三個名詞足夠記入史冊。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不但完成了「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民族夢想,更標誌着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他在太空中寫下「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翟志剛

  2008年9月27日,身着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號航天服,時年42歲的翟志剛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也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景海鵬

  2016年11月18日,隨着神舟十一號的安全着陸,50歲的景海鵬完成了他的第三次太空之旅。從神舟七號的返回艙值守航天員、神舟九號指揮長到神舟十一號指令長,工作平台和職位在變化,不變的,是他的赤子之心,「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幹別的,那叫不務正業」,這是景海鵬對於為什麼「還要飛」的回應。

  英雄們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會一直銘記—記住費俊龍在神舟六號返回艙失重狀態下的前空翻;記住聶海勝的兩次太空之行;記住劉伯明用手撥弄飄在空中的湯勺旋轉,那一刻露出的孩子般的笑容;記住劉旺操作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手動對接;記住劉洋的「還未遠離,已經想念」;記住張曉光「主刀」將神舟九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內留下的神秘禮物拆下並帶回地面;記住王亞平的「太空第一課」;記住陳冬說的「軍功章也有他們的一半,必須有他們的一半」。也記住屬於中華民族的太空夢想和未來企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會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編者按:《大公報》主辦「我的太空夢——全港中小學生徵文比賽」今天(2月10日)下午六點截稿。比賽章程、參賽表格和獎品詳見Facebook:「大公教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