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有位保安每天都去附近的浸會大學食堂買午飯,他說只要避開學生吃飯高峰時間,外人是可以去吃的。我帶我家小朋友去看了兩次,但除了薯條等一兩樣食品外,基本上都是他們不喜歡的。
食堂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南開大學及山西大學前後共吃了近十年的食堂飯。做學生時,記得南開食堂每周做一次紅燒豬肘,同學們一早就去排隊,若買到一個,跟過年似的快活,可以吃光整個豬肘。工作後隔了幾年再返南開時,食堂已實行「承包制」,有了贏利性質,不過伙食明顯多樣化。教職員工更有較多選擇,想解饞可以去專家樓食堂,若點一份竹筍燜對蝦,那味道就畢生難忘。
對山西大學的食堂至今仍餘悸猶存,那年冬季懷着孕,天天吃夢蔔白菜土豆,到實在吞不下時,靠父母寄食品來,在宿舍點煤油爐開小灶。我還在陝西師範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住過吃過,從北到南的大學食堂差別不小,南方學生較有口福。福利性質的大學食堂早已進入歷史,如今的食堂叫餐廳更恰當。
我在本港的港大醫學院和中大食堂也吃過,前者印象深刻的不是伙食而是海景,後者則是排隊的記憶。較難忘的是在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間餐廳,每天傍晚,學生們捧着書背着樂器走來,三五成群吃喝彈唱,青春氣息瀰漫,畫面美好。
每間大學各有風格,風格帶入食堂,在此走出來的學生,有着相似的氣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