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家土窖掏出的紅薯,輾轉一進我家,便蒸煮燉炸上了餐桌,綿糯香甜,甚是稀罕。一日,妻子驚叫,牆角的那幾塊紅薯已生出芽子;也難怪,因工作忙碌竟將其遺忘有半月餘。
扔了?可惜!忽地,我腦洞大開:水培紅薯,讓其新生勃發,以供賞玩,豈不妙哉!揀品相勻溜美觀、芽子飽滿密集的一塊,泡入寬口玻璃瓶中,灌滿水,置於陽台之上。玻璃窗、暖陽光、水中薯,樸素且有生活氣息;端詳,如若看到綠葉青葱、藤蔓盎然、一派生機。
就在那幾日,我因不堪工作之重、身體之虧、家庭之困、壓力之大,決然提出辭呈,結束政府辦工作十一年兼職兩年的文秘生涯,專職文聯事務。一時間,質疑聲有,惋惜聲有,鼓勵聲有,而我卻淡然。因為深深懂得,眼下毫無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狀態,一如那生芽的紅薯,價值折損;於我,於工作,於培養我的單位、關心我的人們,均無益。何不退出,幹自己喜歡的事,或許天地更寬,景致更美。
果然,暖陽、清水、時間,喚醒了紅薯蟄伏的潛能。從芽子,到新葉,到葉片,一天一個樣兒;不日,便「光頭生髮」、支楞八翹,煞是可愛。我們白天上班、晚上安眠,這其間,紅薯就如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在窗前默不作聲地盡情潛滋暗長,靜靜生髮,總想着在我們有一刻看到它時,能送上一個大大的驚喜,以展示它的努力與新姿。
回到文聯,心性更趨純淨、純粹,與清水無異。大可靜坐下來,謀劃一下工作,而不像兼職時的顧之不及。那本辦了四年的雜誌,打算更加突出品位,成為品牌;那些在文藝戰線默然堅守的文藝愛好者們,打算給予更多的服務與幫持,耕耘出廣闊天地。業餘時間,重拾自己的小愛好,多讀書,多寫作,多鍛煉,讓興趣成為強心劑;回歸自己的小家庭,少應酬,做家務,勤操持,讓生活更加有品質。相信,有一天,我也如紅薯般,向別人展現不尋常的一面,起碼給自己一個交代。
自從水中薯開始榮發,便「渴」得很,每天需要澆水伺候。某晚,妻子拿着水壺,站在窗前,對着紅薯開始嗔怪:你說你,怎麼這麼能喝水;早上剛給你倒滿,現在就喝光了;你看你旁邊泡的洋葱、土豆、蒜苗,就不像你;要再這麼貪喝,我就掐禿你,拌成涼菜!在一旁讀書的我,愣下來,聽她這麼叨叨,着實感覺好玩,也很久沒見妻子有這般興致了。說歸說,她還是給紅薯餵飽了水,說:一定好好長啊!
這話,我倒覺得,妻子像是說給我的。曾經,加班加點、事務應酬,身心俱疲,照顧不上家,關心不了她不說,還經常拿家當旅館,一進家門便沉默,懶得說一句話;有時竟然一言不和就開吵。家的溫暖,漸在流逝。辭職後的這幾日,在家陪伴、溝通交心、打理家務的時間多了,我倆曾一度焦灼的心牆轟然倒塌,理解、包容讓溫馨重新洋溢家的時空。她對紅薯的「訓話」,若擱在以前,她哪有閒情說,我哪有閒心聽;如今,這話聽來很矯情,卻很煙火;很無用,卻很有趣。這正是家庭需要的,也是我倆想要的。
紅薯的生命的確很有力。近一個月,那白白的鬚根,已長而密,滿滿地團在瓶底。那紫綠的秧莖,簇簇地長滿了頭。稍早的,根部硬挺,梢部柔嫩,順着我拴吊的線繩,纏繞、攀爬;新生的,也不示弱,向中、向上聚攏,長得甚是歡喜,看着更是喜歡。一時,水中薯成了我朋友圈的明星,讚聲一片,大有超過我的美文關注之勢。
早上,叢綠中忽然發現兩片黃葉,心中有一絲隱憂。於是,採了四株嫩莖,插在大花盆中,希望紅薯在此扎根、生長,收穫幾枚小紅薯也說不定呢!
水中薯,再平凡不過的生靈;借水而居,釋放能量,完成了生命旅程的一段葱鬱綻放,而我的轉型仍在路上……
不由思忖:紅薯如我,我如紅薯;如此,好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