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蒸年饃/李自美

時間:2017-01-23 03:15:59來源:大公網

  北方人喜好麵食,饅頭是一日三餐的主食。淮北話管饅頭叫大饃。蒸年饃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節目。

  為閨女時,十指不沾陽春水,整天過着飯來伸手,吃飽就走的逍遙日子。待到談婚論嫁的年紀,耳邊常常想起母親的嘮叨:閨女家家的,不學着幹點家務活,將來到了婆家可咋辦?指望婆婆?人家可不能管你一輩子!剛開始還不以為然,後來,想想也是,凡事誰會都不如自己會,民以食為天,學點做飯的本事也好,最起碼餓不着自己,俗話說藝多不壓身嘛。於是,在母親的指點下,先從和麵學起。母親的教導,和麵要「三乾」,即面盆乾、手乾、麵乾。經歷了麵多加水,水多加麵的多次試驗,我終於得到母親的首肯。從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有些事看着不起眼,很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下點功夫是不行的。就這樣,學會了揉饅頭,包包子。慢慢地,又學會了包餃子,擀麵條。成家後,我蒸的饅頭得到了婆家人的一致點讚。

  家裏親戚多,過年需要蒸近五十斤麵的饅頭。這可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到婆家的頭十幾年,每到過年蒸年饃,我都是給婆婆當下手,畢竟自己手藝不精。記得有一年,婆婆頭天晚上和好的麵,第二天凌晨兩點就發滿了盆。婆婆趕緊叫醒正在睡夢中的我。婆媳倆深更半夜就開始蒸年饃的工作,大饃蒸好了還沒耽誤做午飯。蒸饃時還有很多忌諱,比如不能說蒸得多,不能說麵沒發好。總之要說吉利話,圖個好兆頭。這個時候,喜歡嘰嘰喳喳說東道西的小孩子是不允許在旁邊搗亂的。

  那年臘月二十六,婆婆突感身體不適住進醫院。躺在病床上的婆婆犯了愁,這年饃可咋蒸?婆婆的目光落到了我身上。為了讓老人家安心住院,我只有義不容辭。帶着臨危受命的豪壯情懷,我接過了蒸年饃的重任。

  婆婆已經在前幾天兜好麵頭。晚飯後,我洗好一年才用一次的大面盆,把麵粉倒進盆裏,再把兜好的麵頭呼啦啦都倒進去,開始和麵。孩子也來幫忙,在一旁幫我往盆裏添熱水。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麵和好了。雖然累得氣喘吁吁,心裏還是挺高興的,就等着明早麵發後蒸饃了。

  早六點,看麵已發好,顧不得吃早飯就開始幹活。揉麵,拽劑子,揉成圓圓的饅頭,上鍋蒸……直到下午一點多,才完事大吉。累是累了點,但看着白胖胖、香噴噴的饅頭,想到解決了婆婆的後顧之憂,還是由衷的喜悅,累也心甘。

  此後,婆婆退居二線,把蒸年饃的接力棒交給了我。蒸年饃,心累,身累,可是,沒有辛勤的付出,哪會有甜美的收穫?每當品嘗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那是一種美妙的享受。過大年,和好麵,蒸好饃,圓圓滿滿,喜迎新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