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黨震×杜小同水墨寫新意

時間:2017-01-23 03:15:55來源:大公網

  圖:觀眾參觀黨震《汶河早春圖》

  大公報記者 孫 琳 文、圖

  「黨震×杜小同新作展」正在北京正觀美術館舉行,展出兩位藝術家最新的七十餘幅個人寫生以及藝術創作。黨震帶來「荒石」系列、陝北、汶河寫生以及部分手稿作品,杜小同則展示了一部分人物風景水墨以及「竹石」系列作品。展覽由正觀美術館館長介甫擔綱策展人,藝術家、策展人孫磊,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館館員魏祥奇擔綱學術主持。

  建構繪畫新語言

  正觀美術館館長、策展人介甫在開幕式上表示十分欣賞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黨震、杜小同是中青代藝術家裏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都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都屬於『七○後』群體,都是水墨藝術家。一位有意識地跳到西方繪畫的藝術體系裏面,去重新建構中國繪畫的新的語言方式;另一位更多地從中國傳統的意蘊出發,努力用語言符號去拉開與傳統的距離。他們的作品可能從不同的方向來重新詮釋中國畫的傳統,感覺上好像跟傳統拉開了距離,實際上他們一直在傳統中國畫的範疇裏面,只是在物象方面一個借助了山,一個借助了海。一個寫氣不寫形,在出離間失卻了形,散盡了意;一個寫意出寫真,在迫近中凝結了意,抓緊了形。一個意念闌珊時運筆,筆下無形而忘意,形遁而氣生;一個意氣勃發時揮毫,毫端捨意而追形,形成而意彰。」

  展覽學術主持孫磊站在水墨領域的發展角度進行了評價:「感謝正觀美術館的介甫館長和團隊,能夠選擇黨震、杜小同這兩位非常優秀的藝術家,他們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看着他們在藝術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過來,見證了他們成長的歷程,他們在新水墨領域裏面是兩個頭羊式的人物,對我們今天的水墨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展覽學術主持魏祥奇博士着重談到了兩位藝術家的不同之處:「我和黨震、杜小同兩位老師的交往主要在於作品本身,他們在作品的形式上有相似也有不同:黨老師比較注重塑造性和紀念碑式的、陽剛的、外露的東西;杜老師則比較注重傳統的、內斂的、體會性的東西,文化氣息更重。」

  探索精神獲肯定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唐勇力認為兩位藝術家的探索精神難能可貴:「杜小同和黨震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研究生,他們兩個人在校時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有自己的思考,有跟別人的繪畫不一樣的氣質,這一點在他們學習的過程當中表現得很突出,這次展覽作品的狀態跟他們讀研時對繪畫的思考有很大的關係,那時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現在的基礎。他們對客觀物象的認識,尤其是對語言表達形式的認識,依舊在不斷的探索當中,始終處於一個流動的狀態,而不是固定的狀態。」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劉慶和談到了積澱對於藝術家的重要性:「黨震、杜小同都是七○年左右出生的,在中央美術學院讀書的時候大概是九六年左右,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和積澱,不成功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搞藝術的人最在意的是創造力,而不在於技術有什麼玄妙,因為創造是藝術家的生命,在今天這樣一個普遍希望通過藝術去換取價值的時代,藝術家慢慢地沉寂下來進行積澱顯得尤為可貴。」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李孝萱則從融合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是傳統的問題,一個是西方文化的問題,這兩者之間怎麼能夠對應,對應的結果能不能符合觀眾的胃口,胃口能不能消化,我的態度就是只要胃口能夠接受它,它就是有益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藝術家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的素養。另外當代性和現代性也是如此,沒有太多的語言的界定,因為當代性和現代性首先是對明清以來技術化的批判。當我們在面對傳統和當代的時候,需要立足於傳統文化的承擔和技術化的批判這兩個基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該展覽展期至二月二十八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