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抱怨孩子和他們都沒有溝通,父母一天到晚為孩子着想,衣食住行無微不至,孩子卻都當作是應分的,不但「多謝」都沒有一句,甚至有時還會呼喝父母。
其實父母親和孩子的隔膜,很多情況下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如果只是一心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從不「照顧」孩子的心靈,生活照顧成了習慣,而心靈「照顧」卻永遠欠缺,長此以往,孩子便當生活照顧是自然發生的,而心靈照顧卻是合理欠缺的。到最後,沒有習慣與父母作心靈溝通的孩子,長大以後如何能與父母建立正常溝通?
相反的,如父母親從孩子小時候就注重與孩子的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心靈上需要什麼,從與孩子的溝通中得到樂趣,也讓孩子從中得到樂趣,如此孩子從小就養成與父母(和其他人)溝通的習慣,那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呢?天下沒有不是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性情就是你塑造出來的,孩子行為有問題,不能說是他們的問題,而是你們教育的問題。
為什麼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好好與他們交談呢?那不是最有樂趣的一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