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布里斯托登大吊橋

時間:2017-01-22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從大吊橋俯瞰河景

  英國除了倫敦這個國際大都會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城市十分值得遊覽。今次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在倫敦以西一百七十多公里的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這座城市既是傳統的文化重鎮,亦曾是風光一時的度假及休閒聖地,也是英國國內街頭藝術的佼佼者,甚至曾經榮膺全國最宜居住的城市。

  嘉 嫻  文/圖

  布里斯托這座城市的另一優勢是,市中心範圍不大,而且很密集,所有不可錯失的景點,只需要一天的時光,就可以徒步遊遍。即便你愛靜觀細賞,每到一處總要駐足良久,盤桓再三,也只不過需要兩天,就幾乎可以盡覽全市。

  從倫敦去布里斯托,如果你愛欣賞沿途風光,最佳方法當然是坐國家快車(National Express)。這種巴士既便宜,又舒適。從市內維多利亞車站出發,只要交通情況理想,兩個多小時就到達布里斯托。以幾鎊車費來說,這種車程確實是享受。如果坐火車,一個多小時就可抵達,而車票一般在十五鎊以上。

  百多年前是溫泉之都

  當你到達布里斯托,有幾個地標是不可錯失的,計有:Clifton大吊橋,布里斯托大教堂及毗連的大會堂,以及散布於市內各處的布里斯托大學校舍。順帶一提,這個城市曩昔原來是個溫泉之都,幾乎可以與巴夫(Bath)的羅馬浴場齊名。直至十九世紀中葉,著名的溫泉館Hot Well House仍然設於大吊橋下不遠處的河畔,彷彿見證着之前一兩個世紀顧客絡繹不絕的光輝。可惜自從十八世紀中葉,當地人改為崇尚前往海邊淋浴,加上英法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人恢復前往歐洲大陸旅行,溫泉館風光不再,問津者少,終至湮沒。不過,導致溫泉館消失於歷史的最大原因是,經營者誇大了溫泉對致命肺癆的療效,人們不再慕名而來。結果,這座溫泉館變成布里斯托的一個歷史片段,只留下幾張當年所畫的圖畫作為印記。

  溫泉館雖已物化,但不遠處用作跨越Avon河的Clifton大吊橋仍然聳立。在未談及吊橋之前,先談一下這條Avon河所凸顯的文字混亂情況。Avon這個字,其實不是英文,而是凱爾特文(Celtic),意思是「河」。舉例說,莎士比亞的出生地叫作Strafford Upon Avon,直譯的意思就是「河上的史特拉福德」。不知何故,流經布里斯托的這條河,被當地人慣稱為River Avon。如此一來,Avon是「河」,River也是「河」,在文義上造成重疊。不過,很多有識之士,為免鬧笑話,乾脆稱此河為the Avon。

  建造大吊橋幾經周折

  在大吊橋建成之前,居民如果要過對岸,必須渡河而過。十九世紀初,這條河既有淤塞之弊,亦受到嚴重污染。著名工程師Brunel為了解決這條河所帶來的問題,多費周章。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他計劃在河兩邊的峭壁各建一個大橋墩,然後在橋墩之間建築一條吊橋,把兩岸連起來。可惜這條橋的建造屢遇困難,不是因為資金短缺而被迫停工,就是因為社會動亂而擱置經年。整條橋的建造工程幾經周折,及至一八六四年才完成,而從構想一直至督建這條橋的靈魂人物Brunel,已經在一八五九年辭世。

  大家可能不知,Brunel是十九世紀英國建築界的翹楚,除了這條Clifton大吊橋,他還建造了不少著名的設施,包括船塢、蒸汽遠洋輪、隧道以及鐵路,例如大西鐵路。如果你對英國大學教育有些許認識,準聽過Brunel University。

  這所只創立了半個世紀的大學,就是以這位偉大工程師命名。據悉,英國廣播公司在二○○二年進行「全英首一百位名人」選舉時,Brunel名列第二。他在英國史上的重要地位,於此可見一斑。

  這條全長四百多公尺而離開河面一百公尺的Clifton大吊橋,建成之後,把布里斯托和森麻實(Somerset)這兩個城市連接起來,至今仍然發揮運輸功能。這條橋的另一特色是,橋上既可行車,也可行人,而且費用全免。如果你從市中心區坐巴士去大吊橋,不消幾分鐘就可到達。你要是喜歡步行,從市中心信步而行,半小時內就可到達。

  由於大吊橋位於全市最高點,走在橋上,可以一方面遠眺布里斯托,一方面俯瞰橋下的Avon河。只要你沒有畏高症,俯瞰的經歷,確實難忘。當你從布里斯托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在橋頭不遠處開設了一個旅遊資訊中心,內有建造大吊橋的資料,包括Brunel的介紹。

  負責在資訊中心執勤的是兩位年長的當地居民。觀光客的一切提問,都由他倆回答。這兩位老人家既溫文有禮,又熱心誠懇,不管是任何問題,都耐心講解,巨細無遺。對他們這群老人家來說,與其伏櫪於老人中心,失卻活力,倒不如擔任義工,以斜陽餘暉,服務社區,盡心展現銀髮力量。我與他們攀談時,樂聽對方縷述當地掌故。飽覽大橋風光後再得長者介紹,實在是一種額外增益。

  Clifton大吊橋固然是布里斯托最有名而居民最引以為傲的地標,但位於市中心的布里斯托大教堂(Bristol Cathedral),也是一個十分熱門的建築物。這座古老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十二世紀。教堂的前身是聖奧古斯丁修道院,到了十六世紀才轉為布里斯托教區的座堂。今天,這座古老教堂已經列入國家的一級建築物。由於地位重要,歷史悠久,當地人習慣簡稱這座教堂為Bristol Cathedral,久而久之,大家似乎忘記它原來的全名—the Cathedral Church of the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直譯是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三一神座堂。

  教堂有不同年代建築

  扼要而言,布里斯托大教堂是一座哥德式的建築,而這種建築模式的用意之一是,要人面對此等建築物時,心存敬畏,驚詫神多崇高,確認人多渺小。與其他古老教堂一樣,布里斯托大教堂經歷了不同年代的改變和增建。座堂的東端尚有十二世紀的痕跡可見,而該處的小教堂是十三世紀的建築。到了十五世紀,座堂進行了大幅改建,而位於座堂中央的塔樓,也是在十五世紀增建。至於西面大門兩側的高大塔樓,是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算是整座教堂最年輕的建築物。這兩座塔樓建成後,確為大教堂的外觀倍添氣勢。

  教堂之內,不乏值得駐足細看的設施,例如東端小教堂的古老扶手,以及深具歷史價值的管風琴。可惜,由於教堂當局嚴禁堂內拍攝,我無法為大家拍下堂內的情況。此外,一般大教堂總有自設的紀念品店,而店內定必有介紹本身教堂的專書或攝影集售賣。布里斯托大教堂雖然設有紀念品店,但店內竟然沒有半本專門介紹自己教堂的書籍或攝影集。對我這個酷愛教堂建築的觀光客來說,確實有點失落。

  在大教堂西端的不遠處,是該市大會堂(前稱市議會)的所在地。相對於它的芳鄰大教堂,這座建築物年輕得多。有關的設計圖,繪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但由於戰亂,要等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建成,而正式啟用典禮,要等到一九五六年,才由女王蒞臨主持。大會堂是一座長長的建築物,樓層不多,只有幾層,屬於「新喬治亞」式的紅磚建築。大會堂之前有一座仿效古代護城河的長長水池,池畔花圃種有顏色鮮艷的嬌花,紅的嫣紅,白的雪白,彷彿故惹行客,停步細賞。

  這座列作二級建築物的大會堂,已經變成一座多功能的大樓,既可出租作婚禮場地,人們也可租用當中的會議室。早前我在布里斯托流連時,適值大會堂內部裝修,不得其門而入,只得在外多拍幾張照片。由於大會堂前亦即大教堂旁邊是一個地勢平坦的公園,四周景色,容易盡入鏡頭。公園內有一棵樹,樹上掛滿了一雙雙想必是從地面扔上去的運動鞋。這種另類的許願樹,倒算是園內奇景。

  一邊進餐一邊賞河景

  從大教堂和大會堂漫步而行,不消十分八分鐘,就可到達河邊。你可沿着河邊,從一列列大小不一的餐廳,任意選擇一家,一邊欣賞河景,一邊進餐,倒也寫意。一頓正餐,豐儉隨人,繁簡任擇。價錢大約在十二至二十鎊之間。如果你要尋覓中餐廳,市中心內的小街道,例如丹麥街(Denmark Street)、皇帝街(King Street),都有算是不錯的中餐廳。

  餐後如果需要漫步消化,倒可在市中心任意蹓躂,例如與大教堂只有數步之遙的市立圖書館(City Library)和Brunel House,位於Park Row的布里斯托博物館及畫廊(Bristol Museum and Art Gallery),位於女王路與Whiteladies路交界兩旁的皇家西英格蘭美術學院(Royal West of England Academy of Art)和維多利亞大廳(The Victoria Rooms),以及位於Brandon Hill上、可從塔頂俯瞰全市的Cabot Tower,都是漫步可達的地標。

  布里斯托大學是市內最著名和最大型的學府。這所一百年前成立的大學,目前約有兩萬名學生,當中四分之三是大學本部生。大學的世界排名在前四十名內,也是當中最年輕的大學。這所大學以理科和工科馳名。電腦科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土木工程、生物科學、數學、心理學,都是排位很高的學系。大學本部位於前述的博物館不遠處,基本上步行可到。除本部外,大學亦使用其他地方作為分部,例如以位於Park街的Wills紀念大樓供法律學院之用,而前述的維多利亞大廳,則供音樂學院之用。這些分部,大多位於市內,你要是有興趣,總可徒步前往。

  你在布里斯托市內四處觀賞時,萬一手機的衛星導航不靈光,請勿擔心,當地居民,特別是年長一輩,定必樂意幫助你,而他們的人肉導航,肯定友善有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