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的「朱顏自得西風意」造語俏麗,孝宗的「歷盡霜風未肯降」則大有滄桑之感,其次聯似乎還隱約反映了自己鞠躬盡瘁的決心。又如《題張曲江像》曰:「當時若聽履霜語,豈到峨嵋山盡頭。」更表明要以唐玄宗為鑑,提醒自己採納逆耳忠言。
孝宗侍奉高宗極謹,故《宋史》稱他無愧於「孝」字。高宗崩後,年屆花甲的孝宗哀毀瘠立,作輓詞五首,其五曰:
夢斷堯千歲,神遊漢五陵。
洛京元在望,禹穴且相仍。
仗衛淒煙合,笳簫凍雨凝。
漫磨千丈石,未是頌中興。
可見他縱使伐金失敗,卻仍然懷念北方故都,希望有朝一日將高宗的梓宮葬於鞏義的祖陵。
其後,孝宗仿效高宗自稱太上皇,太子趙惇即位,是為光宗。光宗也富詩才,其在東宮時,孝宗作《新秋雨過述懷》,末二聯雲:「平生雄武心,覽鏡朱顏在。豈惜常憂勤,規恢須廣大。」烈士暮年之心,教人感嘆。而光宗和詩曰:「中興日月明,王氣山河在。萬物飾昭回,稽首王言大。」倒有少年英發的恢宏之氣。光宗題畫詩也甚具情趣,如《題張萱遊行仕女圖》雲:
閒來洞口訪劉君,緩步輕抬玉線裙。
細白桃花擲流水,更無言語倚彤雲。
把遊行仕女比喻為劉晨與女仙,且桃花在枝上如彤雲,在水上則細白,顏色富於層次感,賞心悅目。又如《賜楊萬里》詩:
黃蘆洲上雪初乾,風撼枯枝晚更寒。
靜艤小舟誰得似,生涯瀟灑一漁竿。
楊氏詩風活潑自然、想像奇特而具諧趣,號為誠齋體。光宗此詩末句以一漁竿勾起漫漫生涯,正得誠齋三昧,可謂善學者也。
可是光宗即位後與孝宗失和,長期不去問安,以致孝宗抑鬱起病,不久崩殂。而光宗此後在位的日子,也不多了。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