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娛樂出來的大師/遐 邇

時間:2017-01-19 03:16:09來源:大公網

  最近,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撰文說了這麼一件事,在聽眾和大學生的心目中,「著名學者」「歷史地理學家」的影響遠不如「央視百家講壇講師」,某某等就是憑藉在央視的頻繁出鏡,一躍成為「最著名」的學者,甚至成了國學大師。葛教授感到意外和困惑,這樣的學者或大師是學術大師還是娛樂大師呢?在泛娛樂化時代,娛樂出來的大師靠譜嗎?在我心裏,我會打個大大的問號。

  眾所周知,在影視圈走紅的名人越來越多,儘管名氣非常大,但距離真正的名人還是有些距離的,頂多也就是「非著名」的名人。然而,這些「非著名」的名人比真正的名人的名氣還要大。其實,這些「非著名」的名人名氣再大,也只是藝人,甚至與藝術家都有相當大的距離。因為他們都是影視圈的藝人,都是演戲的,不是搞學術研究的,怎麼會有學者或大師的稱謂呢?換言之,這些「非著名」的名人與學者或大師是不搭界的。而那些通過央視百家講壇走出來的學者或大師,是不是也被娛樂化了,是不是與真正的學術學者或大師有一段距離呢?

  從央視百家講壇走出來的學者或大師是不是真正的學者或大師?我們不下結論的好,以免惹得他們不高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學者或大師與娛樂沒有關係,現在被稱作大師的古代先賢,他們身前幾乎不出名,甚至默默無聞。剛剛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趙忠賢是中科院的院士,除了專業領域,他沒有偶像「小鮮肉」出名。另一位獲獎者屠呦呦因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名聲大振,但她至今還是一位非院士的研究員,她開了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先河。這說明,真正的學者或大師不是娛樂出來的,也不一定與院士頭銜有絕對的關係。

  娛樂圈不是不能出學者或大師,但娛樂出不來大師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娛樂出來的大師」也未必是真正的大師。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趙忠賢和屠呦呦這一事實證明,真正的學者或大師只與學術研究有關,而與娛樂沒有關係。要想成為學者或大師,就必須根植於學術研究,至於院士的頭銜不必那麼高看,至於能不能上央視更是一個玩笑。侯寶林被稱為相聲大師,不只是其高深的相聲表演造詣,更重要的是其對相聲藝術的研究。娛樂大師怎麼說也算不上真正的大師,因為娛樂就有玩笑的成分,要成大師就必須對娛樂有高深的研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