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一聲響亮的啼哭,女兒出生。產房牆壁時鐘上,時針與分針滑過時間刻度的一瞬,是二○○四年六月七日上午十一時十五分,表針呈現出完美的夾角。體重,六斤七兩;身長,五十厘米。時鐘、台秤、皮尺上呈現的刻度,稀鬆平常,卻因與一個小家的快樂與希望相連,與一個女孩的生命與成長相連,而非同一般,永遠在我的記憶中定格。
衣櫃側板上,已畫了十二道橫線。每一道,雖無具體高度,卻是成長的刻度。細數這十二道遞升的橫線,每年生日,女兒被摁貼在牆上「我不要」的窘態,或主動站在牆邊「又長高」的笑臉,如電影般在腦海閃回,令我忍俊不禁。這小傢伙,不經意間,已長到這麼高,年齡的刻度指向十二歲,求學路的刻度指向七年級,且不會停下;對她的未來,我滿懷期待。
兒時玩伴,名叫東風,而生活卻被去年春天的「東風」完全吹亂,因突發腦溢血,與死神擦肩而過。前去探望,昔日那個胖乎乎的壯小伙,雙目緊閉,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失去意識,毫無知覺。護士推車進來,敲開一小瓶注射液,將針頭插入其中,眼瞅着針管,將藥液慢慢抽到某一刻度,即某一劑量,停止;然後倏地注入吊瓶中。接着,再一支,又一支。
一根長長的輸液管,將吊瓶與東風連起,隨着液體的滴落,刻度的下降,藥液滿載着生的希望一點點浸潤到他的體內。一瓶,再一瓶,又一瓶;一天,再一天,又一天。聽家屬說,每天看着吊瓶藥液刻度的一降再降,讀着體溫計、血壓計刻度的慢慢趨於正常,緊繃的心絲絲舒展開來。意識恢復、體徵正常,出院;不能下床、智力減退,靜養。從死神手中拽回的東風,生命的刻度在漸升,可智力的刻度卻倒回了童年,等待奇跡出現。這一系列刻度,皆因一場大病而影響着生活,且與一個人的生命、一家人的幸福相連,令人揪心牽念。
幾十年不遇的大雨突襲,考驗着我生活的這座小城。眼見穿城而過的大河中,一根豎起的流量監測桿,刻度一個個被洪水無情漫過,最後整根桿消失,心也如洪水般懸浮盪漾。因工作關係,我一直在防汛指揮部堅守。降雨量、水流量,每隔半小時從各監測點發回,遞增,心中緊張的刻度幾欲漲到嗓子眼兒。雖然看不到各點儀器上的刻度,但分明感受到了每一位盯守人員的焦灼與擔當。
子夜時分,某站最高降雨量累計近六百毫米,主河流量達一千九百立方米/秒。這刻度,意味着均已至峰值,意味着河流兩岸居民需要撤離。全城哄然,街道、廣場、小山,聚滿了人,人心波動。為穩定人心,我受指示,群發了兩條資訊。一條,凌晨兩點,「最大洪峰已過,水位漸漸回落,市民不要恐慌,靜等回返通知」;一條,凌晨三點,「洪水已回落至安全水位,降雨結束,可以回家休息」。那一夜,全城無眠,守着刻度,守着小城,守着親人。這一系列刻度,與生命財產有關,與安全穩定有關,與小城命運有關,令人心存敬畏。
二十四節氣,是農曆一年的時間刻度,春種夏管秋收冬藏,應時勞作、應時養息,這是自然法則,更是生命之道。年輪,是一棵樹的刻度,密密的同心圓記載着滄桑歲月的春秋更迭,歷久彌堅。年齡,是人一生的刻度,所謂「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皆是人之定數。法度,是約束行為的刻度;道德,是衡量人性的刻度;法與德,一起締造了社會的和諧與美好。而往往更多的刻度,皆無形,在人心。進與退、去與留、得與失、正與邪,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遵從內心的刻度,做個綜合權衡,以期有利、有效,隨心、隨性。
原本冷冰冰、並無實際意義的刻度,因與人的生活,甚至生命相連,而驟然有了熱度、厚度、高度,左右着心情、人情、世情。故而,不禁對人生歷程中逢遇的每一個刻度,油然而生敬畏,並樂於用刻度來體味人心、規正生活、指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