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戴口罩應該是最平常的事情了,特別是女士佩戴口罩,不只是為了保健衛生,也是一種裝飾。其實,佩戴口罩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免遭病毒侵襲,更重要的原因是保護別人,防止因為自己咳嗽和噴嚏而把病菌傳染給其他人。據說,口罩這東西最初是為別人而戴。在西元前六世紀,波斯人開始戴口罩,是為了防止在對火頂禮膜拜時,從嘴和鼻子裏呼出的不潔之氣觸及「聖火」,而玷污了聖靈。換句話說,佩戴口罩是保護他人的一種責任。當然,佩戴口罩是雙贏的,既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然而,在霧霾嚴重的今天,口罩卻成了一種道德考量。據新華網報道,目前我國有近千家口罩生產企業,而在二○一三年之前,這一數字是五百家。在生產企業數量激增的同時,口罩的品質問題卻不容樂觀,根據江蘇省質監局日前發布的數據,在一百六十批次的口罩中,監測發現九十九批次存在品質問題,問題發現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一點九。這麼多批次的口罩存在品質問題,既保護不了別人也保護不了自己的口罩,卻成了一種裝飾,試問生產廠家有何道德存在?
作為公民,佩戴的是小口罩,體現的卻是對社會的大責任。日常佩戴口罩,不只是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和到醫院就診的患者,還應該成為公民的日常行為規範。據介紹,在日本,一個人如果感冒了,一定會戴上口罩,以免傳染別人,即使是在自己家裏也如此。而我國呢?除了一些女士,多數人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即使自己感冒了,也多不怕把感冒傳染給別人。可見,中國人的文明素質有待提高。目前,霧霾嚴重,人們都希望戴上口罩,避免霧霾的侵襲。但是,口罩的生產廠家又缺乏道德約束,市場上的口罩多不合格,對霧霾根本起不到阻擋作用。市民戴着口罩,卻與沒戴沒有多大差別。試問生產廠家有何道德存在?
生產一隻口罩不只是生產達不達標、合格不合格的問題,更是一道道德考量題。因為口罩不是簡單的防護裝置,更是一個人是否道德健全的問題。一個口罩的生產廠家,不生產達標合格的口罩,本身就有道德缺陷,如何用口罩測量人心呢?口罩從生產到戴到嘴上,其中有多少部門監管負責?不達標不合格的口罩是怎麼走進了市場的?有多少部門監管人員的道德打了折扣?我們真的該認真查一查。人是因有德而存在於世的,人若無德何以立世!
口罩雖小,但其負載的資訊極大,甚至大到你對他人的態度和對社會的貢獻。戴不戴口罩,看似是自己的習慣小事,其實不然,戴不戴口罩是事關自己事關他人的道德大事。在霧霾嚴重的今天,你不戴口罩影響的可能只是你自己的身體健康,可以說與他人沒有關係。但是廠家生產不達標不合格的口罩,有關部門的監管人員讓不達標不合格的口罩走進市場,肯定是缺德的事情,肯定被社會譴責和道德拷問。讓人們戴着不達標不合格的口罩防霾,是不是故意要陷害他人呢?口罩的戴與不戴,口罩的合格不合格,就是對人心險惡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