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黑皮膚,藍月光/張 泠

時間:2017-01-14 03:16:07來源:大公網

  美國非裔導演巴里.詹金斯(Barry Jenkins)的電影《月光》(Moonlight, 二○一六),講述黑人男孩Chiron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貧困社區成長所經歷的創痛。然而,有時美國輿論中的「身份政治」過於強調身份單一性,其實每個人都是多種身份的交迭,在這裏,則是階層、種族與性向:非裔貧困社區少年,在孤獨中逐漸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但影片聲畫、情緒表達之誠摯有力,介入現實創痛之深刻,遠非這些標籤式描述所能概括。

  去看《月光》之前,聽它飽受讚譽,不知是否出於人們對去年奧斯卡獎項得主全盤「白人化」的反彈,及出於對少數族裔電影的關心愛護……一看之下,發現超過預期與猜測,編劇、導演和表演都比較含蓄,又不乏力道及非裔貧困社區的殘酷現實:Chiron來自單親家庭,父親未出現過,母親吸毒;他則因性格柔和、孤獨寡言、舉止打扮不同而飽受同齡男孩欺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高中。電影之外的美國現實亦是如此,與眾不同的非裔男性在本社區所受的暴力更多─他們自相殘殺,很多年輕男性因暴力喪生。Chiron又是幸運的,有一位類似父親形象的成年男子胡安(Juan)保護他,在海裏教他游泳(動作一如施洗),在他對母親絕望時收留他。然而,這位人生楷模是位毒販,當他訓斥Chiron的母親吸毒,自己也被反駁得啞口無言。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