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由陪審團想到文武廟/小 可

時間:2017-01-14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網絡圖片

  由香港的陪審團制度,想到中國舊日的祠堂和廟宇。陪審團,由社會人士組成,職責是在法院中判定事實或被告是否有罪。而祠堂和廟宇的眾多功能中,主持公道一項,就與陪審團有共通之處。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東華三院文武廟,其昔日的一個仲裁作用,就很能體現香港中西合璧的特色。而文武廟之所以成為法定古蹟,也並非偶然。

  小可訪過文武廟幾次,搭港鐵前往,上到路面,步行過去,經過禧利街、摩羅街、樓梯街,單是這幾條街就甚具古風:禧利街不乏唐樓,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是一條集中售賣古董的街。那兒即使是非繁忙時間,行人卻不少,進進出出文武廟的善信也頗多。遠望過去,常見輕煙裊裊,可知香火鼎盛。小可不燒香,但尊重燒香者某方面的虔敬態度,這種態度,涵蘊着宗族情誼、仁義禮智,以及敬重族權的內容。吊掛於文武廟前面用以祈福的多個大塔香,長燃不熄,是善信對該廟信賴的象徵。

  香港開埠初期,港府批准港人用中國方式進行「斬雞頭,燒黃紙」儀式的宣誓,以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就曾扮演過這種上達天意、下通靈犀的舉足輕重的角色。文武廟大約落成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是香港殖民時代最早興建的廟宇之一,廟內供奉着文武二帝的神龕,文昌帝君手握毛筆,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名祿之神;武帝(關聖帝君),穿綠衣、持長劍,代表忠義武略。

  斬雞頭和燒黃紙,是廣東、福建民間舊日流行的發毒誓形式,港、澳屬廣東省,因而也普遍奉行這個傳統習俗。說是舊日,也不全對,台灣人中不乏祖籍福建的,即使是今天的台灣選舉,有些被指涉嫌貪污的候選人,也有以斬雞頭表示自己清白的。人在神像前下跪,點起香燭,頂禮膜拜,手執寫着誓言的黃紙,高聲誦讀誓言,之後由廟宇負責人以菜刀一刀砍下雄雞的雞頭,讓雞血灑在黃紙上,再把黃紙燒掉,儀式便告結束。話說一九一八年,有兩個商人因錢債糾紛在港鬧上法庭,控辯雙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法庭的調解未能解決問題,一眾便到文武廟,在律師和師爺的見證下,原告和被告參與斬雞頭發誓儀式以示清白。此際,原告不肯先下跪,被告見狀也不下跪,結果雞頭斬不成,誓也沒有發。眾人重返法庭,法官以原告不肯先下跪,態度不明朗,說明他心虛,遂裁定原告有罪、被告無罪。案件轟動全港。

  香港開埠初期,華人來自五湖四海,茫茫天下,明主何在,更需要一個司法中心來解決不同價值觀所引起的紛爭,文武廟便順理成章成為公斷最理想之地。華人習慣拜神,在神靈面前起誓,比在祠堂內供奉的列祖列宗神主牌前起誓更具威懾力;此外,文武廟的主持,為財勢相當的士紳,他們具有大局觀,處理問題往往傾向以大局為重,以文武廟作為仲裁之地,有利香港穩定。發展下來,士紳以此作為藍本,建立濟世的東華機構,確立了仲裁穩定香港的先驅力量。

  關於祠堂,「各處鄉村各處例」,各村有各村的祠堂,由於各有自身的文化,從而發展出自身的道德價值觀。

  說及仲裁,圍村的祠堂與香港文武廟有相通之處,然而也有不盡相同之點。祠堂以血源關係作為紐帶,以處理宗族本身的問題為主,外人很難介入。由本村的長輩父老,以本村的道德價值觀,在列祖列宗的神主牌前解決村民的紛爭。假如將陪審團、文武廟和祠堂聯繫到一處,三者的共通點是將道德層面引入仲裁,只是分量輕重有別,祠堂最重傳統道德觀,陪審團和文武廟次之。

  維持社會的穩定性,靠道德,也靠法律,若道德教育普及,多數人品格高尚,自然勝過動輒倚賴仲裁力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