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孔子如何寄託政治理想?

時間:2017-01-13 03:16:09來源:大公網

  孔子自古被奉為「聖人」,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了後世許多朝代的帝王。讀過《論語》之後,我們都知道孔子有很多弟子,有些還挺有名,這些優秀的學生中有一些人得到了做官的機會。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同學在答題時一定要提到的就是孔子培養政治人才。有幾個例子可以用來說明,比如,冉有曾任季康子的家臣;子路曾在蒲國任大夫、在衛國任邑宰;子貢曾在魯國、衛國任官。這些優秀的弟子繼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確實也做出了不少政績。所以他們就成了孔子寄託政治理想的方式之一。

  同學還可以從教育內容上來說,孔子一直推崇的都是仁德的政治文化。這一部分中,同學要側重於後世君王從政受到這一文化的影響。當然,最有說服力的還是鮮活的實例。其中漢代「獨尊儒術」就是富有代表性的一個。當時建立了士人政府,把儒學作為選士制度的重要內容,五經博士和博士弟子員必須精通儒家經典。同學也可以提到唐太宗,因為他就深受孔子影響,主張施行仁政德治。

  再來看看從文化層面上,孔子如何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呢?這一塊,同學要把關注點放在孔子的著作上。

  一方面,孔子整理了《詩》、《書》、《禮》、《易》、《春秋》,即「五經」。他把其中能說明仁政德治、禮樂教化等道理的周文化精髓,與自己的仁、德學說相結合。同學可以取部分內容進行解析,如孔子曾說學《詩經》可以「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表達出《詩經》可培養政治道德的意義。同學也可以談一談孔子在《禮》中描述的大同世界和小康社會,這是他認為明君賢臣要追求的目標。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到的是孔子根據魯國歷史編纂的《春秋》。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套仁政德治、正名復禮的思想,希望後人通過《春秋》來了解、繼承他的理念。或許大家還記得司馬遷寫《史記》受到《春秋》的影響,司馬遷也曾說過孔子寫《春秋》就是要「撥亂世反之正」。

  總而言之,回答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是要把孔子的教育及文化事業和他的政治理想緊密扣連。可能同學很容易可以寫出他在教育和文化上做了什麼,但是要體現出其中的政治思想,還是要結合具體的案例。

  此題一般為15分,扣連政治理想和史料運用將各佔一半。

  更多關於孔子思想的知識,請瀏覽:https://endeavour.org.hk/index.php/top/history

  撰文:董一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