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近代中國工業科技急起直追

時間:2017-01-13 03:16:09來源:大公網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哪一個國家能創出一種新的科技,並能轉化運用,往往便能令該國家的國力向前踏出一步。近五百年來,西方各國借助各式各樣的科技發明,支配了全球的發展。中國則自明初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被西方日漸拋離,終於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慘遭這些西方列強的入侵,令中華民族的發展跌入了困難的時期。葛凱(黃振洋譯)的《製造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國消費文化及民族國家創建的書籍。在書中,我們看到在近代中國的工業科技有急促的發展,一方面固然是民族的自強,另一方面實是由於受到西方科技產品對國家經濟的衝擊,而逼出來的一次現代化的過程。

  清末民初,西方消費品進入中國以及在中國傳播都遵從一種模式:首先,一種新玩意滿足了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需求;其次,市場擴大到必須建立工廠以迎合國內需求。最終,中國公司進入這個市場。通過引進和認可消費文化,不管外國政府到中國來的目的是什麼,外國人使中國人對傳統經濟的信心有了變動,並且激發了人們對於洋貨的需求和渴望。

  洋人和洋貨成為提醒中國人,中國缺乏主權的標誌。中國人相信,中國應是一個擁有人們渴求的產品的國家,而不是外國產品銷售的目的地。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在近代民族認同的統一原則下,中國企業家不斷引進西洋的新技術,生產國貨。在這場「中西產品戰爭」中,中國企業逐漸顯出了優勢,令中國真正走上了一條現代化之路。

  百年來,我們的工業科技從被動吸收,日漸演化為主動發明。尤其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過程中,中國的產品無論在質與量兩方面,皆達至極高的水平。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在各個領域皆有理想的進展。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終令中華民族得以復興,實是全球文化演進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