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哭窮」與「哭苦」/汪金友

時間:2017-01-12 03:15:56來源:大公網

  唐伯虎和文徵明的老師沈周,是明代的著名畫家,而且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心眼特別軟。

  當時有個窮書生,別無他能,只會畫畫。而畫得又不好,賣不了幾個錢。有一次,書生模仿了沈周的一幅畫,到大街上去賣。來了一個買者,願意出高價買這幅畫,但要求必須有沈周的題名。這書生求財心切,竟然真的拿着贋品去找沈周。說因為沒錢給自己的老母治病,所以才偽造您的畫作。沈周一聽,覺得這個人有孝心,於是稍作潤色,便在這幅畫上題名鈐印。此後,書生把這幅畫賣了一大筆錢。但知情人卻笑他,這是「哭窮」哭出來的財富。

  某地有個機關幹部,由於能力平平,多年沒有得到提拔。有一天晚上,他找到當地主要領導家裏,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個不停。說自己多麼辛苦多麼賣力,可就是總在原地踏步。每天下班回家,連老婆都不給他好臉色。這位領導見他哭得可憐,也動了惻隱之心。沒過幾天,經組織研究,就讓他到某局當了局長。

  那個書生,依靠哭窮,取得了沈周的「認證」。這個幹部,依靠「哭苦」,求得了一頂「官帽」。書生那幅畫,雖然有沈周的鈐印題名,依然是偽作;這個局長,雖然擁有了權力和待遇,依然是無能。因為無論是做人的品德還是工作的能力,都不會因為坐上了職位的寶座而提升。

  很顯然,那個書生的畫和這個幹部的官,都屬於「贋品」。「贋」字上邊的「雁」,除取其聲外,意為人字形或一字形飛行佇列,轉義為「緊隨在後」。「貝」為錢,意為在價值和價格上,也緊隨其後。

  所謂官場中的「贋品」,是指那些並不具備做官條件的人,通過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也坐上了高位。歷史上的「贋品」官員,有過很多。比如唐代的「伴食宰相」盧懷慎,只會吃飯,不會幹事;「模棱宰相」蘇味道,做官處事,總是模棱兩可。還有明代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等,都尸位素餐,毫無建樹。

  按照現在的話說,有些人是政治素質不行,有些人是思想品德不行,有些人是工作能力不行,有些人是生活作風不行。他們做官的目的,不是當公僕,而是做老爺;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金錢服務;不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是滿足個人的權利和享樂的欲望。他們的「初心」,就是個人的「榮華夢」。

  「贋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工藝精湛」。明明是假的,卻做得跟真的一樣。比如那些官員,為了得到權力,他們會「裝哭」,讓人覺得好可憐;他們也會「裝忠」,在領導面前發誓賭咒表忠心;他們還會「裝進步」,領導一聲令下,立刻衝在前邊。當然,還有很多的人「裝親」,送金錢、送美女、送房子、送寶貝,上邊領導喜歡什麼,他就送什麼。而裝出來的東西,百分之百都是假的。一朝權在手,便要變本加厲,把成本和利潤一起撈回來。一有風吹草動,第一個表示要和「伯樂」劃清界限的,也是他們。

  減少官中「贋品」,首先要把住進門的關口。提拔每一個幹部,都要經過嚴格的組織程序由集體決定,千萬不可一個人說了算。對於那些已經混進隊伍的「贋品」,也應該發現一個,清理一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