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吳炫樺詮釋「不思議界」

時間:2017-01-12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本地畫家吳炫樺,其旁作品為《像觀》 / 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在東方美術史中,不乏以藝術作品表現宗教之人,浩瀚且充滿哲思的宗教故事在藝術家手中變得具象、可感。由淨薈舉辦的本地女畫家吳炫樺個展「淨薈美術展覽.2017——不思議界」正在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展期至本月十七日,通過吳炫樺創作的三十二幅繪畫作品,配以多媒體動畫,展現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世界。

  西方淨土 躍然紙上

  是次展覽分為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是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日觀、水觀、地觀、寶樹觀、寶池觀、寶樓觀、華座觀、像觀、無量壽佛觀等九觀為題的組畫,藝術家取九觀意念,以水彩畫形式,將對於西方淨土世界的想像躍然紙上。第二個系列名為「佛寺巡禮」,是吳炫樺近年遊覽各地佛寺所作,包括人們熟悉的河南洛陽白馬寺、香港志蓮淨苑及大嶼山觀音寺等。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畫展開幕禮上致辭:「這次展出作品與以往他看到的畫作很不同,充滿宗教和寧靜。」他希望人們不要用一般看畫的心態觀賞作品,而是令自己沉靜下來,進入畫中世界,找尋一片寧靜之地。

  回憶往昔,吳炫樺自三歲起開始學畫,早年曾多繪香港城市風情,十二年前,初讀佛經,即想到何不運用繪畫技法,將佛經故事具象化,向更多人展現佛教之美。「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佛教中被喚作『娑婆世界』,每個人遭遇的挫折和煩惱多如恆河之沙,然而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卻可令人們擺脫苦厄,不禁令我心嚮往之、畫之。起初,我的理解很是粗淺,下筆時只想到輪廓。想像中,淨土世界應為淺藍色、大雄寶殿應為金黃琉璃色,有亭台樓閣、寶池、佛陀則為淺橙黃色。」吳炫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道。

  由構思到執筆,吳炫樺用了六年時間,畫中世界與經文故事相輔相成,筆觸色彩間可見空靈意味,為了表現淨土世界的純粹、神聖,她特意選用了近乎透明的水彩勾勒圖景。如何將畫作配合經文進行創作?畫家以日觀為例加以闡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第一觀『日觀』言: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故我在創作《日觀》時,即以狀如懸鼓的落日意境詮釋佛法『日觀』之境。」

  極樂世界 詩中意境

  於他人而言,將佛教故事借畫作詮釋實在不是一件輕鬆事,吳炫樺亦在過程中用盡巧思。雖然是以具象再現抽象的佛教世界,她也沒有將創作與生活割裂開來:「如佛經中的『寶樹觀』提到:『一一華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在世人眼中,鑽石、紅寶石和藍寶石大概為世間最美之色,而淨土中的寶樹當比現實中的寶石更為璀璨。」因此,在作品《寶樹觀》中,她參考記載不同類型珍罕寶石的圖書和畫冊,將不同寶石色彩融為一體,畫中樹葉葉脈清晰可辨,葉片色澤玲瓏剔透,再輔以富麗莊嚴的亭台樓閣,引觀畫者衍生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限遐想。

  古人作詩,講究意境,吳炫樺作畫,亦擅取詩中意境,因有感於王昌齡「月明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之句,遂對洛陽白馬寺產生濃厚興趣。早前,她獲白馬寺釋源美術館邀請舉辦畫展,當晚即留宿寺中,感受詩人所思,即畫成《夜宿白馬寺》一作,畫中夜色靜謐、一彎月牙懸於當空,畫家以極其細膩的工筆筆觸描畫寺中佛像,傳遞觀者寧靜意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