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東蓮覺苑的淮揚遺風

時間:2017-01-11 12:06:04來源:大公網

  在喧囂鬧市的跑馬地山光道,豎立着一座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的廟宇,這就是由何東夫人張蓮覺居士於1935年創辦的東蓮覺苑。這是香港第一所建於市區的宏大規模的佛寺。

何東爵士與夫人張蓮覺居士。網絡圖片

  1931年,何東爵士結婚紀念日,慷慨解囊贈十萬禮金予張蓮覺居士。

  張蓮覺居士獲得豐厚資金之後,即開始了她建設永久道場的計劃。幸得賴譚煥堂先生鼎力相助,在跑馬地山光道覓得一片一萬二千呎土地, 以一萬七千餘元向政府購得,並敦請靄亭法師籌劃藍圖監造施工。張蓮覺在《名山遊記》中說明建苑緣由:「…吾港為華洋雜居,中外交通之門戶,市肆擳比,生齒繁盛,迄無根本宏法機關,吾服膺佛理,深信今後浩劫,捨此莫能挽救。吾是以亟亟焉謀設一永久根本機關,弘揚佛化,普事教育。」這一設想大體勾畫出當年東蓮覺苑的宗旨,在於以教育弘法為中心,集佛教學校、圖書館、講堂、齋堂、寮房及佛經流通處於一處,成宣法弘佛之叢林道場。

  在來自鎮江的和尚靄亭督導下,東蓮覺苑完全依照江南傳統佛寺布局興建而成,從中軸線依次開始:有飛簷對稱的山門,兩個重簷歇山頂交叉組成十字脊的前殿、重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正脊兩端有鴟吻,中央以雙龍戲珠裝飾。前殿中央供奉彌勒佛,其背後是韋馱菩薩。大雄寶殿左鐘右鼓,正中供奉三寶佛,其背後置有觀世音、普賢和文殊菩薩。

  興建佛苑時,設計者匠心獨運,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山光道的斜坡,將建築物設計成舟船外形,寓意大眾於此求佛,必可渡人生苦海而達彼岸幸福樂土。

  東蓮覺苑的建築風格獨樹一幟。網絡圖片

  東蓮覺苑還採用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以西方建築技術建造中式寺廟外觀,地面鋪砌意大利進口地磚,又如西洋教堂之習俗,採用西洋彩繪玻璃裝點窗戶,室內裝飾亦中亦西,其風格更多地體現了張蓮覺居士的弘揚佛學理念。

  東蓮覺苑殿內的大小佛像,都是由靄亭法師從寧波、鎮江聘請來的師傅,精雕細刻完成的。囿於苑內斜坡與空間狹窄的特點,加之江南佛塑的精細溫潤特徵,東蓮覺苑佛像之加工塑造,其形神動靜完全展現了三十年代淮揚地區佛教之精巧玲瓏特點,其中用作佛像與雕樑畫棟的材料與工具,部分亦購自江浙。

  東蓮覺苑之內裡陳設鋪排,與江南諸寺如出一轍,幾無差別。唯一的分別就是苑內有諸多民國政要鴻儒之題匾,包括張學良、康有為及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徐世昌等人的墨寶匾牌。此亦反映出何東家族當年與內地政商學佛各界的密切交往與其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

  1935年5月17日,東蓮覺苑落成開光,聘請靄亭法師(1893-1947年)主持法務,一應苑務佛事,概由靄亭法師操持,唯法師生性謙恭隨和,凡事必與張蓮覺居士磋商裁示。張蓮覺居士為俗家弟子,法務方面尚為淺嘗,有關暮鼓晨鐘等清規戒律,則完全交由法師定奪。法師乃江蘇奏縣人,1928年於鎮江創辦「竹林佛學院」,專弘華嚴、毗尼,禪教雙修。故東蓮覺苑之苑務規例必蕭規曹隨,仿照淮揚地區佛寺準則,由此東蓮覺苑外則建築風格佛像陳設鋪排完全仿照淮揚,內則清規戒律承襲江南,實為其一大特色,亦足以顯示香港佛教受內地影響之深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