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周壽臣與新圍/陳天權

時間:2017-01-09 03:16:13來源:大公網

  圖:新圍十號現今開放作展示用途

  港島南區有一座壽臣山,名字源於香港首位華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周壽臣。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世代居住黃竹坑,其祖先於乾隆年間由廣東移居香港圍,周壽臣在此出生。隨着人丁繁衍,有部分族人在附近另建村落,名為「新圍」。

  一九二二年,時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的周壽臣與一眾華人領袖向政府提議將新圍後方的山丘發展成別墅區,獲政府同意。一九三五年周壽臣在山上興建大宅「松壽居」,翌年政府為表揚他的貢獻,將此山命名為「壽臣山」,經過他家門的道路名「壽臣山道」。周壽臣大宅在一九四七年被政府購入,用作財政司(回歸後稱財政司司長)官邸至今,為二級歷史建築。

  城市發展並未令新圍消失,仍保留鄉村景貌,一些傳統民居尚存,包括周氏族人曾入住的十號屋。這所房子建於一八九○年,三間兩廊設計,踏入正門是天井,左右各有廊屋。後方中間是大廳,兩邊為耳房,各設閣樓。最特別的是正門外豎立照壁,以防巷道煞氣直衝室內。

  這類房屋在新界還算多見,但港島卻十分稀少。新圍十號是少數保存良好的中式民居,牆頭和屋脊均有裝飾,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一九九二年政府以三百萬元購入房屋業權,計劃活化為民俗館,但最後擱置。直至二○一三年開放給市民參觀,只限於星期六和周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