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聽障無礙溝通——啟聾學校助學生融入社會

時間:2017-01-09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聽力學家沈怡建議家長應盡早帶子女作聽力檢測/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有聽力障礙的人在社會上是一個不少的群體,需要我們的重視與關懷。記者日前到訪路德會啟聾學校,探知學生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讓讀者可以更深入了解聽障人群。/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路德會啟聾學校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小一至中六課程的聽障特殊學校,同時也是一所提供主流課程的特殊學校。學校注重培養聽障學生在手語、口語及書面語三方面的均衡發展。

  手語教益大

  據駐校社工黃顯文介紹,現時學校約有七十餘名學生,由小一到中六,共有11班,分13組。為了令學生更容易融入健聽人士的世界,校方在課堂上採用口語外,同時使用手語作為輔助教學工具。但他表示,在2010年政府資助推行手語輔助教學計劃之前,過去五十年,香港的聾校大都不鼓勵或禁止使用手語,學生上課時基本上是看老師的口形學習內容,據其回憶,當時的聾童之間因語言不通且不得使用手語,導致相互間溝通並不順暢。所幸現時政府教育政策重新對學生開放了手語,對於學生的幫助非常大,啓聾學校更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統整和開發了校內手語,讓學生報讀手語課程;同時,學校還開設言語溝通堂。

  除一般的課程安排外,學校為加強學生對外的溝通交流,會與社企等開辦「共融活動」,如最近與星巴克合辦的「城市學田體驗」,讓學生在一連串的有機農耕體驗以及星巴克分店實習的過程中,汲取寶貴的實踐經驗。該活動共有8堂,每堂有13至16名聽障學生以及6至8名的健聽學生共同參與。

  陳詩婷就是參與這個活動的學生之一。她5歲開始被發現聽障後,便進入啟聾學校學習。她分享自己的學習及生活,說:「在生活中,與家人或健聽的朋友多使用文字交流,如寫字或用手機打字,但我會嘗試教對方少少手語,而自己也可以看懂部分簡單的口形,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而與聽障同學交流,主要還是以手語為主。」

  對於「共融活動」,她覺得非常開心,可以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事物,而技能的提升對於她未來融入社會,也有很大幫助,例如是次到咖啡店實習,令她對於咖啡店的工作很感興趣,日後想學習做咖啡師。

  應及早檢查

  自2000年起,衛生署轄下家庭健康服務以及醫院管理局的初生嬰兒部,開始為全港初生嬰兒進行普及聽力檢查計劃。這項檢查幫助了家長早日發覺子女是否患有聽障,以便早日作出應對,如進行治療或佩戴助聽器等,以減輕子女將來因聽障所帶來的生活障礙。

  在與黃顯文閒聊時,在2007年之前原有四間聾校,現時特殊學校的學生普遍越來越少,背後原因是政府大力推行融合教育,鼓勵特殊需要學生轉入普通學校就讀,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融合教育做得好,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正如教導聽障學生積極與外界共融溝通,啓聾學校辦演支援及資源中心的角色十分重要。

  另外,路德會啟聾學校校長許加恩出身於視覺藝術科,對校園的設計花了不少心思。佈置精緻,除每個角落都掛有學生的畫作。用作學書法的中華文化資源室亦融入了中國建築的元素。許校長和學校教師們希望聽障人士可以有一技之長,所以學校設有音樂室、視藝室、有機農甫和創意科技室。更在多用途教學室和舞蹈室設有飛標機和地壺場地,讓學生發揮其體育潛能。未來學校團隊更計劃建設創意探知室、蘑菇園和咖啡室,為學生STEAM教育和生涯規劃發展鋪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