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陌路人/張 泠

時間:2017-01-02 03:15:43來源:大公網

  每次回國,無論乘出租車、火車還是飛機,我都喜歡與陌生人聊聊天,對別人的生活及他們對當前社會的理解充滿好奇——當然在尊重隱私、對方也願意談話的前提下。發現如今中國飛機和高鐵上陌生人已經不大說話了,多數都一副防範森嚴、目不斜視的凜然樣子,獨自睡覺或看電腦。無形的牆築滿、分隔着公共空間,人情味在嚴酷的資本主義情態下成為奢侈。

  從前的綠皮火車上,陌生人會一起聊天、唱歌、打牌、分享食物,當然也有浪漫交往的可能(詩人顧城與謝燁就是在上海到北京的火車上相識的,如果不考慮後來的悲劇,這是個浪漫的起始)。當然,那時一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更強調集體性,二是居住條件有限,人們更習慣於分享公共甚至私人空間,甚或對「私人空間」這個外來後發的、與物質條件改善、私有化和個人主義意識強化相關的概念認識模糊。

  當速度緩慢、條件簡陋甚或艱苦但包容性強、充滿善意的「綠皮火車」文化逐漸成為過去,人們在高速行進、整潔清冷的高鐵車廂迴避彼此的目光,陌生人很少再有途中偶遇、結識而交往的可能性,甚或萍水相逢的對話。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中有一個細節:趙濤飾演的母親帶已逐漸疏遠的兒子乘綠皮火車,送他回到上海的父親身邊。兒子問:「為什麼不坐高鐵或飛機?」母親說:「火車慢,媽媽想跟你多待點時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