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又開始。每年這時候,都會感到一股新的朝氣湧現。今年更加特別,香港回歸二十年了,這段日子不長也不短,二十歲的年輕人必具衝勁,但偶爾亦會幼稚。對於中年人來說,年輕時代的二十年已是一種歷史,既值得緬懷,亦需要檢討。
對我而言,最關心的是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的演變和發展。猶記得回歸之前,電視台有些娛樂節目便以環境轉變作為笑料,例如皇后大道,甚至彌敦道,這些具有殖民地色彩的街道,回歸後便需要改名為解放路、人民路……當然,事實證明這都是當年娛樂圈的戲謔,直到現在,香港的環境仍然保持如昔。
說要變的,也實在有變。單是過去十多年,香港的交通已經改善不少。以往在馬路上的大塞車已不多見,單是鐵路網絡便日趨發達,從前只是港島線、觀塘線和荃灣線,這十多年間,鐵路已能達將軍澳、西環、烏溪沙,甚至香港仔。香港大部分工商區域,都已有公共運輸工具可達。港鐵的路線圖,越來越接近東京地鐵的「八陣圖」,四通八達,路路暢通。
香港見到藍天的日子亦多了。從前灰蒙蒙的天空,憑着當局積極監察和改善,晴朗的天氣日漸增加,令人身心也覺愉快。
然而,有些事物仍然未變,其實更需要加快改變。在文化藝術的發展方面,西九文化區的進度實在未能讓我輩文化工作者滿意。那邊廂的東九文化中心,極可能「後發先至」,未來兩三年便會落成。總之,回歸已經二十年,有些事情應要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