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避風塘炒蟹/裘 琪

時間:2016-12-29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最先由香港蜑民炮製的「避風塘炒蟹」,已走向世界   作者供圖

  每次經過香港銅鑼灣維園旁邊的避風塘,都想起一味香港名菜:避風塘炒蟹。

  近日瀏覽內地網頁,看見有一位重慶網友,在網上教人炮製的香港菜式,竟然就是這道香港名菜「避風塘炒蟹」。

  想不到,彈丸之地的香港,漁家小菜不脛而走。在內地也風行起來了。

  避風塘炒蟹色、香、味俱全,蟹肉鹹中帶香辣。鮮嫩的蟹肉,着實讓人垂涎三尺。

  「避風塘炒蟹」,據說來自銅鑼灣艇戶。那麼,「避風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此「招牌菜」會風靡世界各地?不妨細說從頭。

  原來,每年六到九月份,香港便進入颱風季節。為避免出入香港的船隻遭殃,一八六二年開始,香港政府在維多利亞海港修建了大大小小的讓船舶躲避颱風的港灣。

  這些避風港,除了可以停泊五十艘巨輪外,還有許多小型船艇也會來此躲避颱風。避風港灣(避風塘)共有十一個,最大的一個,就在銅鑼灣。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由於環境污染,香港沿海捕魚維生的漁民,僅靠捕魚已難以維生。世代以大海為家的漁民,習慣了在船上生活,無意上岸另謀發展。有漁民遂把目光瞄上了繁榮的銅鑼灣,用漁家特殊的烹調方式,經營特色美食。比如:海鮮、粥、粉、麵等,最出名的就是「避風塘辣椒炒蟹」、「避風塘炒蝦」、「避風塘炒麵」等。

  每到夜幕降臨,張燈結綵的漁船成群結隊停泊在岸邊,顧客在搖櫓的小艇上享受美食,欣賞表演,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漸漸形成「水上街市」。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避風塘」以其特色風味被帶到岸上。從此,日本、新加坡、美國,以至內地和台灣,悄然興起了一家家的「避風塘」,有的城市還將「避風塘」引進星級酒店。

  意想不到的,就是連重慶的「一家之煮」,也以炮製「避風塘炒蟹」而為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