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從「吏部文章」說到讀書/馬斗全

時間:2016-12-29 03:15:58來源:大公網

  前有論者不知歐陽修詩「吏部文章二百年」之意,而於上海文匯報刊文指責該句「不通」、「好笑」,並雲:「只從吏部的職能看,也可以看出吏部的文字是些什麼樣的文章,充其量只能是一種公文。」原來他把「吏部文章」當作了「組織部」的公文,而着實鬧了大笑話。於是有好些人撰文予以批評、糾正,且都解釋說,歐陽修所說的「吏部文章」,乃指曾任吏部侍郎的韓愈的文章。有的還奇怪地問:「怎麼連吏部指韓愈都不知道?」其實,歐陽修該句中的「吏部」,並不是指人稱韓吏部的韓愈。

  關於歐陽修「吏部文章二百年」之用事,有一段軼事,須先一說。歐陽修(字永叔)與王安石(字介甫),皆為北宋大文豪,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有《贈王介甫》一詩,其中一聯為「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用以稱頌詩文俱佳的王安石。王安石以《奉酬歐陽永叔》答之,有「終身安敢望韓公」句,謙稱自己一輩子也趕不上韓公。韓公,即韓愈。歐陽修讀王安石答詩後,笑道:「介甫錯認某意,所用事乃謝朓為吏部尚書,沈約與之書,雲二百年來無此作也。」又說:「若韓文公,迨今何止二百年耶!」原來,歐陽修「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吏部」,不是用韓吏部事,而是用南朝謝吏部事。

  因此,當時即有人笑王安石竟然不知沈約之語而誤讀歐陽修之句。其實,王安石以之為韓吏部,並不能算錯。因為孫樵上韓愈書,即有「二百年來無此文」的稱頌之語。況且,歐陽修上句「翰林風月三千首」以李白(世稱李翰林)詩稱頌王安石詩,下句則應是稱頌王安石之文章,韓愈乃為古文大家,而謝朓主要以詩名世。再則,古來慣稱韓愈為韓吏部,稱謝朓為謝吏部者絕少,前者為「熟典」,而後者為忌用之「僻典」。「吏部文章二百年」之用事,自當以孫樵語為貼切。是知王安石對該句之理解並未錯,更未將「二百年」的吏部之前二百年理解作吏部之後二百年。退而言之,即使真以吏部之後二百年解之,二百多年稱為「二百年」,亦無不妥。歐陽修因只讀過沈約與謝朓書,卻不曾讀過孫樵上韓愈書,用事有未當,言亦未妥。所以王安石說:「歐公坐讀書未博耳。」歐陽修、王安石兩人有關語,見宋人陳鵠所撰《西塘集耆舊續聞》。歐陽修的好友劉敞也曾批評歐陽修讀書不博,說:「好個歐九,可惜不讀書。」同蘇東坡多有交往的趙令畤於《侯鯖錄》記載,東坡黃州詠雪詩擷道家語渾然成句,人多不知為用事,王安石一見即知所用何事,頗為東坡所嘆賞,亦可證其讀書之博。今之批評者雖然不知孫樵「二百年來無此文」之典,但據慣常所說的「韓吏部」,將歐陽修詩句中的「吏部」理解作韓愈,自然也不能算錯,可謂「歪打正着」。

  由此可知,平日治學、為文作詩,尤其是與人探討、有所責難,前提是必須多讀書,不博讀群書萬不可輕下斷語。古人所雲「讀天下書未遍,不可妄下雌黃」、「讀書未博,觀人文字不可輕詆」等教誨,真乃萬古之良箴。即便名高如歐陽修,有時也不免有所紕漏,何況今之一般讀書人。若更不讀書,而又好輕詆他人,妄責前賢,那就難免鬧出「組織部公文」之類的笑話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