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進教圍/陳天權

時間:2016-12-28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灣仔的進教圍現已變成街道名稱

  澳門望德堂坊在十八世紀是內地華人天主教徒避居地方,舊稱「進教圍」。香港開埠後,灣仔也出現「進教圍」。該處原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墳場區,一八四五年墳場遷往跑馬地後,天主教會興建民居給教徒居住,他們大都是由澳門來港的葡籍人士。

  進教圍可說是香港第一條「教友村」,英文為St. Francis Yard,今天已變成街名。它與皇后大道東之間有一條街道連接,名為「聖佛蘭士街」。「聖佛蘭士」即「聖方濟各」,以此街名紀念第一位來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士聖方濟各.沙勿略。

  當年灣仔居民多是貧苦大眾,賭博和賣淫業猖獗,有許多女子墮入火坑,街上常見嬰兒被人遺棄。聖保祿女修會和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先後在進教圍開展慈善服務,設立孤兒院、婦女庇護所、老人院和學校,惠及大眾。

  天主教會於一八四五年和一八五二年在進教圍一帶建立教堂和醫院,均以「聖方濟各」為名。醫院因人手不足於一八五九年關閉,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到來後,重建聖方濟各醫院,至一九五九年才停用。聖方濟各堂曾經歷多番波折,一九二五年被跑馬地的聖瑪加利大堂取代而拆卸,但過了不久,灣仔教友便要求復建教堂。經過各方努力,一九五○年在星街建了「煉靈堂」,後改名「聖母聖衣堂」。教堂已於九十年代重建,現身處於一幢高層豪宅的二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