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上個世紀末,美國人的日子都算過得平靜坦然。從前的美國,哪有當下這麼多的槍擊案,哪有當下這麼不得了的種族矛盾,甚至連「恐怖襲擊」之說都很難聽到。
當年寫憲法的人鼓勵國民創造財富,並給予國民隱私和私有財產的尊重和保護權。美國人與外人不相干的事情不外泄,例如婚姻和收入等,一般不亂問,這些道理你懂我也懂。值得多提一項的,是他們的民宅別亂闖。假如一不小心闖了,就算宅子的主人開槍,行為也算自衛;假如受傷倒在人家的地盤,後果自理之餘,還被起訴。那次問路的經歷,我銘記了二十年,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美國同名同姓的地方太多,例如叫約翰、大衛、馬科斯的街道到處都是,就像在香港,叫俊傑、偉強、慧嫻、詩敏的人,說出來都是一大堆。上個世紀末的一天,我們拜訪家住華盛頓DC郊外的一對朋友夫婦,那天我們歷險了。我們研究地圖,找準目的地,駕車輕鬆駛去,以為到了。結果是同名同姓的另一條街。迷失方向,天色已晚,我們不知所措。
在一戶亮着燈光的房舍外面,我們下車,小心謹慎地去問路。為了避免引起誤會,我抱着孩子隨先生下車,以為如此這般能表示誠意,能得到理解。在通往私宅的小路上,我對着房內的燈光說「hello?」
燈光下出現一個年輕人,他走到窗口,就要回話了。突然又被一個聲音召喚,他立刻退而避之。稍許之後,他轉移方向,走到有電話的位置,拿起話筒,猶豫着。他的行為一下子令我們敏感起來,先生拉着我說:「快回車裏,他們過敏了,可能想報警。」
回到車裏,我們啟動引擎揚長而去,在一個沒有爭議的地方停下來。看着南來北往的車輛,我們顯得無助。終於一輛車停了下來,中年男司機探出頭來問話,我們向他講述我們的情況,在確認我們是迷路的外來人時,他說:「我為你們帶路吧。」之後又說:「你們那樣做非常危險,他們可以視你們為入侵者而自衛。」
在一個診療所前他停車,我們也停車。他說:「這是我朋友的診療所,是安全的,你們進來吧。」那時的通訊設備,手機尚未進入民間。我們用診療所的電話與朋友取得聯繫,很快等到了他的到來。
美國自稱全球自由國家之老大,他們信奉主人精神,人家的就是人家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主次有別,不亂來。通往住宅的小路是私有財產,陌生人進入,特別是晚上,主人有權維護,有權報警或自衛。
還記得前不久那則美國新聞,事件讓全世界的華人嘩然。今年九月十六日凌晨,在美國佐治亞州的一處民宅,三名劫匪持槍闖入福州籍女子陳鳳珠的家。陳鳳珠臨危不懼,當場將劫匪擊斃一名,擊退兩名,之後冷靜報警。案發後美國警方認為,為了保住性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陳鳳珠正當防衛,符合美國憲法精神。事跡一時間成為佳話,傳遍世界各地。
如果純粹說對槍支的管理,美國這個國家實在太濫。太濫,還振振有詞的理由一大摞。把異鄉的安全意識問一問,把不可思議的事情搞清楚,人到異鄉,這些都是不得已的事情。掐指一算,那次歷險已過二十多年。類似的事,若是當下,談恐色變的美國人,誰知道他們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