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頂頭鎚》再現追夢赤子心

時間:2016-12-27 03:15:27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右)和《頂頭槌》主演劉守正接受大公報專訪 大公報記者梁舒婷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大型原創音樂劇《頂頭槌》2017 LIVE+是香港話劇團原創的音樂舞台劇,二○○八年首演後便獲多個香港舞台劇獎,二○一三年重演。如今呈獻「加強版」,首次以現場樂隊伴奏演出。

  《頂頭槌》是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在八年前以真人真事為藍本創作的音樂劇。一九三六年,有「亞洲球王」之稱的香港足球員李惠堂以隊長身份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參加柏林奧運會,其中八名球員來自香港大坑老圍小漁村,球隊排除萬難,憑着一顆追夢赤子心遠赴德國圓夢。這個關於中國人圓「奧運夢」的故事在舉辦北京奧運會的二○○八年公演後,就跟隨着奧運的腳步四年一演,這個特殊的「儀式感」也悄悄地烙印在陳敢權和眾主演們心中。

  日前《頂頭槌》的編導陳敢權和主演之一劉守正接受了大公報專訪,兩人向記者講述了許多台前幕後的故事。

  劉守正三度演「波牛」

  《頂頭槌》音樂劇始於八年前英國人許榮新(Vincent Heywood)拿着一九三六年的香港大坑足球員參加柏林奧運會的相關史實資料來到陳敢權的辦公室。在經歷過一番考察後,陳敢權聯同編舞名家楊雲濤,音樂創作人高世章及填詞人岑偉宗把這個有意義的故事編寫成音樂劇。

  故事至今已是第三次公演,但陳敢權對劇中主角的刻畫卻是一改再改,因此每次公演觀眾看到的都是一個不同的「波牛」(主角鄭開滿,劉守正飾)。陳敢權說:「一開始我選擇了將主角寫成一個『波牛』,為了踢波真的不管不顧,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物。」經過兩次的公演,陳敢權逐漸改動劇中的細節,令開滿變得「乖」了一些。他解釋道,因為整部劇有多人主演,每一個都有各自的劇情線,可以分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不會特別多,如果開滿太過消極,那麼觀眾就會很難接受他,以至於無法進入他的故事。

  將在北京內地首演

  如何把握這個角色的呈現,在短時間內讓觀眾接受角色進而喜歡上這個角色,考驗的不止是編導,還有主演。劉守正已是第三次飾演「波牛」鄭開滿,古靈精怪的他卻讓人看不出其已是資深話劇演員。受訪時他表示面對演了八年的這個「後生仔」角色,直到今天仍是無壓力,自己甚至會比真正的「後生」演得好。只有經歷過那個從幼稚過渡到成熟的迷茫期,才更能理解身在其中的感覺,也懂得如何讓「波牛」的自私演得能讓過來人也會心一笑,而不是厭惡。

  不單只角色上的微調,《頂頭槌》2017 LIVE+還添了新挑戰。除了舞台布景中新增了許多投影設計,虛實結合讓多個踢波的場景變得生動有趣,還有這次換成了現場樂隊伴奏,二十個樂師與演員們配合,進一步加大了表演的難度。因此臨近開演,演員們過節也不能放鬆,加緊練舞練歌,每周還去和樂隊合練。「高世章的音樂真的百聽不厭,而且live band的現場感會好更加多,所以難也值得。」劉守正對緊密的排練絲毫不見倦怠,反而是磨拳擦掌期待着公演。

  《頂頭槌》2017 LIVE+於明年一月八至十五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公演。特別的是,除了香港觀眾能再度欣賞《頂頭槌》,明年四月該劇還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內地首演,並以粵語原汁原味呈獻。查詢詳情可瀏覽網址www.hkrep.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