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蒐藏唐三彩陶俑者,中外各地皆甚普遍;但四處仿品偽器一籮籮,真品寥寥。唐三彩器大多用作明器(陪葬品)。唐三彩陶俑,皆先塑母型,再翻模;始用陶土分別押印,然後黏合成型。空腹內部,可見模合痕跡;經修磨和乾後上釉;有些大俑頭模更另製才黏合,故易生裂綹。出土挖掘時,模合處易斷裂或碰損,尤其是頭、頸、腰部位。三彩原釉經久會局部剝落;故出土唐三彩俑真品,幾乎沒有完美無缺者。近仿贋品則多完整無瑕、釉色嬌艷,以吸引人,務求速售牟利;而且胎質、釉料與接合製法等截然不同。
其實,唐代彩陶,不僅是唐三彩俑珍貴,只因歷來其名氣太大,遐邇稱頌。像唐代褐彩和青釉褐綠彩等器皿,例如一些碗、盤、燈器、枕、壺、瓶等,俱與其他朝代有別,另具一格,甚有特色,珍品罕貴;有些更屬難得一見的國家文物瑰寶,但輒為大多數人忽略。例如附圖,為唐代湖南長沙窰黃釉褐彩雙鳥紋(內壁繪)碗;釉色優美,繪工稚拙(有如一些原始壁畫與兒童畫)。唐代長沙窰擅用含鐵色料,在胎上繪畫,才上釉燒成;花紋呈褐色,故名褐彩。這類珍品,近仿者相比卻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