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北方多個省市,近來霧霾嚴重,而且持續多日。昨日更看到一條驚人的消息,河北省石家莊霧霾「爆表」,PM2.5和PM10雙雙突破一千微克,達到極值。難怪有很多人「逃」到碧海藍天的海南島過冬。
關於霧霾的成因,有多種說法。一說樓房蓋多了,擋住來風,擴散不了。那麼我要問,紐約、東京樓房多不多,為什麼沒有霧霾,或霧霾很少。我也到過多倫多,那裏幾乎沒有霧霾。一說汽車太多了,尾氣嚴重,形成了霧霾。這似乎有影響,但紐約汽車一千萬輛,東京汽車八百萬輛,比北京多得多,為什麼沒有霧霾,解釋不清楚。
近日看到一種說法,認為霧霾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排污增加,工廠企業發展沒有達到綠色環保要求,我看個分析比較靠譜。京津冀地區居民主要靠燃煤取暖,這次霧霾成了重災區,迅速把燃煤換成燃氣,是當務之急。說到工廠企業治污不力,我看是幾十年的老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日益嚴重,現在受到了懲罰。從根本上講,這牽涉發展理念,是粗獷經營,追求GDP,還是確保綠色環保,精細運作?如果不改變老觀念,霧霾問題恐很難徹底解決。
好在隨着「交學費」日多,人們的認識逐步有了提高。人們開始承認,在目前情況下,不借助風力和冷空氣,是無法驅散霧霾的,而不再強調治污多麼有效。人們期盼颳風不無道理,天氣預報也幾乎每天報道冷空氣何時到達。與此同時,政府採取多項有力措施治理霧霾,北京已經實施汽車單雙號限行,嚴禁工地揚塵,部分企業停產。這無疑會使霧霾減少,有利於空氣清潔。
人們所以談論霧霾不止,是因為它關乎國民的健康。已有學者承認,近幾年肺癌增多的原因之一,就是霧霾濃重,空氣污染。在霧霾中生活,不能開窗,不能散步,不能外出,日子是很難熬的,誰不願意在藍天白雲下生活。GDP增加固然重要,但國民健康也非小事。兩者兼顧最好,如果只能取其一,我認為,國民健康應放在首位。為防止霧霾影響國民的健康,現在是徹底改變發展理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