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萬暗中,光華射,照着聖母也照着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這首歌,也許是孩提時代第一首認識的、最深刻的慢歌。無論是同為聖誕歌的《Jingle Bell》,還是兒歌《有隻雀仔跌落水》,都有濃重的歡樂味道,適合小孩唱唱跳跳;但這首《平安夜》,依稀記得第一次聽時,覺得很特別。那時年紀小,說不出那種特別的感覺,叫安寧。安寧,因為名為耶穌的小孩將要出世了,不要打擾他,也不要打擾他的母親,讓他靜靜降臨這世上……
但有趣的是,為什麼十二月二十五日才出生的耶穌,平安夜卻有聖嬰給光華照射?想是說胎兒吧。如果聖誕日是紀念耶穌出生,平安夜應該屬於聖母瑪利亞。問過一些母親,都說臨盆之前心情最複雜,既驚且喜,就如一個歷時十個月的大製作即將出現成果,果實結下來,是結束,更是一個起點。
現代人把平安夜戲稱為「失身夜」,因為受到浪漫氣氛影響,情侶間容易做多了一些事。其實就節日的意義,平安夜不應狂歡──哪有小孩未出生就先慶祝?近年時興「倒數」聖誕節,誰告訴你耶穌是零時零分出生的?
平安夜,我望向夜空,找尋照亮聖母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