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光影黑白展鉑金魅力

時間:2016-12-24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光影16——第七屆光影黑白展」現場,左起:彭邦、黃貴權、周潤發、鄭振耀/陳紹雄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古法的攝影是怎樣的?處於一個數碼快捷的年代,為何攝影師們卻慢慢開始回頭探尋追求傳統的攝影模式?這些問題,觀眾或可在「光影16——第七屆光影黑白展」上尋得答案。

  鉑金塗相 質感細膩

  「光影16——第七屆光影黑白展」正在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廳舉行,共展出七十五幅古典攝影作品,其中四組採用的是古老的鉑金塗相法(Platinum & Palladium Printing)。參展十四位攝影師包括影帝「發哥」周潤發、黃天賜、吳景山、Johnson Mak、Jesse Cheung、鄭振耀、凌兆鴻、Wind Hui、曾婉遒Oneness、黃錦泉、許嘉慶、元泊八、古汝誠、Michael Wong在展覽中展出個人作品。

  光影會的成員仍堅持以曾經風行超過一世紀的菲林攝影(銀鹽沖曬)及黑房技術創作其作品,當中更不乏研究古典攝影之人。而今次展覽的最為特別之處,在於展出了四組運用鉑金塗相法創作的作品。不同於傳統的銀鹽沖曬方式,鉑金塗相法沖曬出來的質感更加細膩,光線的展現更為柔和。除卻鉑金系列的作品之外,主題也是這次展覽的另一有意思之處。十四位攝影師,一些成長於香港的攝影師拍下了中國西部的景色,從一個新的角度向觀眾展現了西藏的美;一些攝影師發掘了香港不經意的美。

  底片處理 黑房創作

  「發哥」的兩幅作品均是鉑金系列的作品,特別的地方是用手機拍攝,似乎在揶揄那些為追求拍攝效果,而瘋狂追求精細攝影器材的人們;黃天賜曾十五次前往西藏,他用鏡頭記錄的作品《Hopping》配合鉑金塗相法的沖洗,為觀眾呈現了西藏細膩的一面;鄭振耀的「色界」系列運用三種不同的暗房特技向觀眾展示了傳統攝影特技的奇妙;凌兆鴻兩幅作品,用攝影營造出水墨質感的日出時分的香港。

  曾婉遒是參展的兩位「九○後」攝影師之一,她鏡頭下的香港不是繁榮的街道、矗立的高廈,而是香港某地不經意的一個轉角。她說:「我鏡頭下的這些細節其實就是生活中的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將作品命名為《Whisper》(輕聲訴語)其實想告訴觀眾,大自然總是會以一種不經意的狀態對我們輕聲訴語。」而另一位「九○後」攝影師Wind Hui則是運用不同時代的沖曬方法對同一個底片進行處理,觀眾可以從她的攝影作品中感受時代的變化。

  鉑金塗相法(Platinum & Palladium Printing),由英國人William Willis於一八七三年所創。即在暗房以含貴金屬鉑的化學物料來沖曬作品。用這種方法沖曬的相片有豐富階調,能顯示極微妙的灰階及細緻肌理。在一戰期間鉑金資源緊張而幾近消失,近年因攝影師們開始追求照片的藝術性、完美性及可永久保存性,逾百年歷史的鉑金塗相法或將再次興起。

  「光影16——第七屆光影黑白展」由即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於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廳展出。在聖誕節當天(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展覽現場還安排了「我和鉑金有個約會」的鉑金相片現場製作分享會。展覽詳情可電中央圖書館三一五○一二三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