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布達佩斯的瓦倫貝里紀念碑 作者供圖
前不久國際媒體報道,二戰期間營救幾萬名匈牙利猶太人性命的瑞典外交官瓦倫貝里,戰爭結束前夕神秘失蹤,經七十二年多方查找無果,瑞典有關當局只好於今年十月底宣布他已死亡。看到這則新聞,不少人也許有點摸不着頭腦。但了解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報道所說是二戰期間一則反法西斯鬥爭的動人傳奇,其主人公生前英勇無畏,捨命救人,被譽為「猶太人大救星」,但後來被蘇聯扣押,其下落成為一大謎團。
拉烏爾.瓦倫貝里(Raoul Wallenberg)是這位瑞典外交官姓名的瑞典文規範中譯名,也有人根據其他文種的譯名習慣將姓氏譯為「瓦倫貝格」或「瓦倫堡」。瓦倫貝里於一九一二年八月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顯貴之家,祖父曾任駐日本使節,父親是海軍軍官。他從小喜歡繪畫和俄語,中學畢業後先去巴黎留學,後轉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建築系學習。一九三五年,他學成歸國,但所學難以致用,就下海經商。先是去南非,後到現今的以色列,最終落腳斯德哥爾摩一家食品進出口公司。他起初是給人打工,很快就成為股東。公司主要股東為匈牙利猶太人卡爾曼.勞爾。其時,匈牙利當局仿效法西斯德國,多方限制和嚴厲打擊猶太人。勞爾有國難歸,就委託瓦倫貝里負責公司在匈牙利的全部業務。二戰爆發後,匈牙利追隨德國派兵進攻蘇聯。不久,戰事失利,匈牙利轉而試圖同蘇聯秘密媾和。德國覺察到這一動向,於一九四四年三月出兵佔領匈牙利,另建傀儡政府。從此,像其他被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一樣,匈牙利的猶太人遭到大規模驅趕。從五月中旬開始的兩個多月中,德軍調用一百五十多列火車,強行將四十三點五萬猶太人驅送到在德國和波蘭建立的集中營,嚴密監禁和秘密殺戮。
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暴行引起公憤,國際社會強烈要求反法西斯盟國進行干預。美國政府這時指派剛建立的戰爭難民署介入。難民署感到直接派人進入匈牙利有困難,就將目光轉向同戰爭雙方都有來往的中立國瑞典,開始在那裏物色人選。這時,勞爾就向美國人推薦了他的經營夥伴瓦倫貝里。美國人開始擔心,他年僅三十一歲,令人不大放心。但幾次接觸之後,他們發現,他雖然年輕,卻膽大心細,頭腦靈活,敢說敢幹。他的家族同德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對匈牙利的情況非常熟悉,懂得多種語言,去後便於開展工作。另外,他有十六分之一的猶太血統,同情並樂於解救橫遭迫害的匈牙利猶太人。因此,他很快就被確定為「理想人選」。美國隨即同瑞典達成秘密協議,由美國戰爭難民署秘密撥款,由瑞典外交部出面,將他派遣到駐匈牙利公使館任職,唯一的任務是營救猶太人。
一九四四年七月九日,瓦倫貝里捨棄了優裕舒適的富家子弟生活來到布達佩斯,一改往日的商人身份,對外是瑞典駐匈牙利公使館一等秘書。他知道,他現在的主要對手不再是相互競爭的商家,而是從事驅趕猶太人的德國黨衛軍和佔領軍以及匈牙利的軍警部門。他們仍在進行瘋狂的迫害活動,匈牙利猶太人只剩下二十三萬。他決定,首先要千方百計結交德國和匈牙利有關官員,打通關係。通過拜會、送禮、宴請、交友,他很快就結識一些德國和匈牙利軍政頭目,通過他們他掌握了迫害猶太人的一些新動向。同時,他陸續招聘三百五十多名當地猶太人,協助他開展具體營救行動。
瓦倫貝里的營救行動首先是頒行一種「保護性護照」,使之成為猶太人的護身符。他通過游說德國駐軍和匈牙利官員,取得一種帶有鮮明瑞典標誌的特殊護照印製權,凡持此種護照者皆被視為瑞典公民,免受驅趕之害。開始,匈牙利有關當局只准他印製一千五百本。他隨即通過內線找到匈牙利外交部長凱梅尼.加博爾的夫人,打通匈牙利外交部這一重要關節,獲准加印五千本。實際上,他先後印製了兩萬本。在這種護照不夠用時,他甚至還油印一些由他簽名的單張瑞典公民身份證,居然也發揮了保護作用。這些護照大多由僱員發放,僱員有時出面不方便,他自己就親自去發放。他甚至多次爬上即將開出的押運猶太人的列車,親手將護照塞進車廂。押送列車的德國士兵據說為他的勇敢所感動,對他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特許態度。通過這種辦法營救的猶太人,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多者說是五六萬人,少者說是兩萬人。
瓦倫貝里採取的第二種營救措施是建立庇護所。他在布達佩斯猶太人聚居區附近租賃了三十二幢房子,或掛上瑞典國旗,或打出瑞典圖書館、瑞典研究所等招牌,標明這是瑞典公使館的房產,享有外交豁免權。遭受追逼的猶太人住進去,安全就基本得到保證。用這種辦法保護下來的猶太人,大約有二點五萬。
他採取的第三項措施是組建救濟隊。通過原來的進出口公司,他把大批食品、衣物、藥品運到匈牙利。然後,他組織若干小分隊,將這些物資分發給急需的猶太人,特別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對一些不得不離境的猶太人,他還發放了救濟金。
一九四四年底,蘇聯紅軍包圍布達佩斯前夕,瓦倫貝里得悉德國黨衛軍頭目阿道夫.埃希曼和佔領軍司令埃德蒙.費森邁爾在秘密策劃,試圖在德軍敗退前將猶太人聚居區的七萬多人全部「最終解決」。他立即找到一個「交情很深」的匈牙利高級警官,通過威脅和利誘,促使他去游說德軍上層人員,阻止了這一罪惡計劃的實施。據說,埃希曼後來獲悉他這一舉動不由勃然大怒,揚言先將他「就地消滅」。只是時間沒有來得及,德軍就潰敗了。
現在,通過斯皮爾伯格(港譯:史提芬‧史匹堡)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當年營救猶太人的動人事跡。其實,辛德勒只營救一千二百多人,而瓦倫貝里營救的人數則以萬,甚至十萬計。據時任瑞典公使館高級外交官佩爾.安格爾後來回憶,瓦倫貝里既熱情又冷靜,既堅定又靈活,善於同對手周旋。在布達佩斯的半年多時間,他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天僅休息三四個小時。他的獻身精神,也感動了布達佩斯外交圈內其他一些人,促使他們也參加了營救活動。他是二戰期間營救受迫害猶太人最多的外國人,被世界各國的猶太人尊奉為「救命恩人」。
可是,誰會料到,這位奮不顧身營救他人者,後來卻突然消失,沒能營救他自己。那是一九四五年一月上旬,蘇聯紅軍先頭部隊進入布達佩斯。瓦倫貝里邂逅幾個蘇聯軍官,就用俄語同他們交談,主動亮明自己的身份,想為陷入飢餓狀態的幾萬名猶太人從蘇軍那裏爭得一些食品。幾天後的一月十七日,他被召到設在布達佩斯以東一百九十公里處的德布勒森市蘇軍司令部。未料想,他一去無回。幾天後,蘇聯外交部通知瑞典駐蘇聯大使館,蘇軍對他「採取了保護性措施」。幾周後的二月份,因兒子仍杳無音信,瓦倫貝里的母親馬吉.馮.達德爾夫人來到蘇聯駐瑞典大使館詢問,得到的回答是:他在蘇聯,非常安全,希望不要聲張,很快就會回來。三月八日,蘇聯控制的匈牙利電台報道說,瓦倫貝里在前往德布勒森的路上遭謀殺,暗示那是德國蓋世太保或匈牙利法西斯分子之所為。
說法相互矛盾,到底哪個可信?若干年後揭秘的蘇軍檔案記載,在蘇軍司令部,後來提升為蘇軍元帥的馬利諾夫斯基司令會見他。他們談了些什麼,不得而知。隨後,他即被後來以「克格勃」著稱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人員「保護性拘留」,起因是匈牙利有人向蘇軍揭發,這位瑞典外交官極為活躍,同德國佔領軍頭目和匈牙利傀儡政府高官「交往甚密」,「有間諜嫌疑」。拘捕令是由時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後來任部長會議主席的布爾加寧簽發。他旋即被押送到莫斯科,投入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盧比延卡監獄。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