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誘惑他讀 教會他讀/徐海娜

時間:2016-12-22 03:15:53來源:大公網

  自主的閱讀,會讓人受益終生。但是我們在說孩子們要「自主閱讀」或者「自發閱讀」的時候,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和老師就要在閱讀這件事上袖手旁觀呢?其實,在誘發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方面,成人們不是無事可做,反而可做的很多。

  估計現在沒有幾個正值學齡的孩子不愛電子遊戲的,你怎樣將熱衷電子遊戲的孩子帶到書本中,讓他享受閱讀的樂趣呢?有個孩子,在他的父母眼中,閱讀上是根本「不及格」的,但是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在閱讀這件事上批評過他,也不反對他玩電子遊戲。但是他母親說,你想不想知道一些關於遊戲的故事?他不反對。於是父母買了兒童小說《My Life as a Gamer》,還有《Minecraft》一系列的書,他整個暑假都在看。然後父母又啟發他,想不想自己設計一款遊戲?他表示有興趣,於是他父母讓他跟着網絡上可汗學院去學編程,很快這孩子就遇到了瓶頸,他父親一看說,這是因為你數學不夠好。這下這孩子又開始看數學書。這樣因勢利導,還真讀了不少書。可見,使用「誘惑」要比使用強迫的方式有效得多。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家鄉小城的書店過去真的是很小,兒童書大約只有一排都不到的樣子,實在是乏善可陳。但是我父親還是常常帶我去逛書店,細細地看那些書脊上的標題。忽然間他就會兩眼放光,想要用雀躍的聲調發出讚嘆,又要壓抑着興奮,免得打擾了書店的安寧。他的這種異常表現常常成功地引起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的注意,這時,我自然而然想要看看他找到了什麼「寶」。這時他已經匆匆去結帳,我的心情就更急切,迫不及待要看,果然次次都是好書。三大本的《哪吒》、厚厚的《西湖民間故事》、封面有鮮亮顏色的《長襪子皮皮》、開本窄窄的《阿凡提的故事》,還有那些哀婉又詼諧的民間戲曲故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名著,卻契合孩子的心。最重要的是我父親也有一顆像是孩子的心,他不是文人,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但他看到「好書」的欣喜和他喜愛看書的習慣,在我早年的時段深深「誘惑」了我。

  但是僅有閱讀興趣還不夠,閱讀仍然要講究方法,才能「更上一層樓」。除了消遣性的「輕閱讀」和專題性的「窄閱讀」,這次我還想要講一講「快閱讀」和「慢閱讀」。

  什麼是「快閱讀」呢?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有一本借來的書,限時交還,想要讀完它嗎?那就必須「快」閱讀。基本上所有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部分都要求這樣一種快速閱讀的能力。將來做學術研究,有大量文獻需要閱讀的時候,也要用「快閱讀」的方法才能迅速找到有用的東西。或者做其他工作,快速掌握大量的信息並做出迅速處理也要求有「快閱讀」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夠快速閱讀的能力並不是你想要有就能有的,它必須建立在長期深耕細作式的「慢閱讀」的基礎之上。沒有基礎,「快閱讀」就只能是囫圇吞棗,最後一知半解,無所得益。

  我們知道中學語文中最難的大概就是古文部分了,但是我們當時的語文老師講解得非常清晰,詞語在古文中的用法,分類歸納得特別好。也許我們的閱讀無法總是依賴老師,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這扇門如果開啟得順利的話,會給後來的路帶來很大幫助。如果沒有老師的啟發,很多學生可能不會主動去翻《古漢語詞典》以及《詩詞典故》這一類的書。過去我們老師教古文的方法就是一種「慢閱讀」的方法,經歷了那個「慢」的過程,逐字逐句地讀過去,去理解那些文字的深意,之後才能逐漸快起來。所以不必去攀比閱讀量,只要你實實在在地讀了一本書,於閱讀的大廈來說,絕不會是一塊無用的磚瓦。

  「打破沙鍋問到底」式的「慢閱讀」、遍覽資料式的「快閱讀」以及純粹消遣的「輕閱讀」和專題式的「窄閱讀」,都是可以一試的閱讀方法。但無論運用怎樣的閱讀方法,前提都是孩子要有興趣,才可能奏效。其實老師和家長無論做什麼,無非是要誘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然後再在技術上去幫助他們消化所閱讀的東西。所以於閱讀而言,成人既可以「誘惑他讀」,又可以「教會他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