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愛因斯坦自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二○一六年出版 作者供圖
幼時,他因為說話太遲,被父母誤以為是痴呆;少時,因不遵從老師指示,被認為他的存在降低了老師的威嚴;青年時期,為躲避兵役,放棄德國國籍,相當長時期內成為沒有國籍的人。他是不信教的猶太人,是被納粹宣布「等待絞刑」的敵人,是被美國當局指責為背信棄義的人。
他就是沒有家國屬性、不按常理出牌,提出了相對論、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提出量子假設的偉大科學狂人愛因斯坦,同時,他也是為自由、平等而戰的無冕之王。
在《愛因斯坦自述》中,作者安妮.魯尼除了以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愛因斯坦在科學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還從宗教、戰爭、政治、哲學多維度,講述愛因斯坦坎坷多羈又桀驁不馴的一生。
書中精選了愛因斯坦不同時期的手記、照片,以及相關科學圖片。在作者一層一層的書寫中,愛因斯坦這個看上去邋遢,搞怪的乾澀老頭,形象漸漸豐滿起來,他的生命有了不同的維度,就像他所揭示的時空那樣,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參照系,在不停地運轉中顯現深邃、神秘。
在科學領域,愛因斯坦堅持用簡潔而優雅的語言詮釋世界運行規律。比如,在愛因斯坦描述的宇宙中,時間對每個人來說並不是以相同的速度運動,「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一個小時好像一分鐘那麼短,但是坐在火爐上一分鐘卻像一個小時那麼長,這就是相對性」。假如我們能夠以光速運動,時間會減慢,空間距離會縮短,「使用比光還要快的速度,我們就可以給過去發電報」,不知這是否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科學版解釋?又或否是現代版穿越的思想源頭?
愛因斯坦在追尋宇宙與世界的本質方面不懈探索。關於品質和能量的不斷追問,關於人間最簡潔唯美公式的E=mc2的揭示,成功幫助愛因斯坦打開了核能的潘多拉魔盒,也成為令愛因斯坦終身負罪於心的一項研究。伴隨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中子,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愛因斯坦越來越確信核武器將很快問世,與其讓納粹德國搶先,進一步奴役世界危害人類,不如幫助美國先行研製成功,掌握主動。一九三九年,愛因斯坦向羅斯福簽署了用鈾製造核武器的信。與愛因斯坦對美政府的信任相反,美並不相信愛因斯坦的忠誠,雖然啟動了核研製,卻將其隔離在外。或許,這是愛因斯坦的幸運,他並沒有親自參與到有可能毀滅人類的實際行動中來。
一九四五年,美國將製造出的原子彈投向了日本廣島和長崎。儘管在戰爭之後,愛因斯坦積極為世界和平和核武器不擴散而抗爭,但仍有人將怨恨的目光投向了愛因斯坦,認為他犯下了反人類罪,開啟了人類的核武器時代。其實,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發明,都是一柄雙刃劍,究竟是讓其成為天使造福人間,還是成為魔鬼毀滅一切,都取決於站在科技背後的人,科學家確實無法承擔揭示物理法則之後,由此對世界造成改變的責任。
對於一個科技狂人而言,染指政治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兒。整天思考自然物理規律的人,轉換腦筋思考複雜的人與人、人與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其難度可想而知。生性喜歡孤獨的愛因斯坦,卻因自己的猶太身份,從一出生起,就注定要與宗教、政治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先是被納粹德國迫害,後又遭美國政府懷疑、敵視,而公眾又千方百計的想要聽到他的聲音。假如這一切發生在一個脆弱的文者身上,足以令其的精神一蹶不振,然而愛因斯坦這個怪老頭,一面堅持自己獨立的政治立場,反戰、反欺壓,崇尚自由、平等,認為「政治組織存在的唯一合理目的是為了個體的自由發展」,一面又堅持在日常生活中的嘻哈作派,隨性隨意,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可親可近的科學家之一,甚至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的科學理論,就止不住的喜愛上了他。
愛因斯坦有一張照片風靡世界,他圓睜雙目,挑眉吐舌,再配上他標誌性蓬鬆如鳥巢的頭髮,如同卡通人物的小卷鬍鬚,活脫脫一個搞怪老頑童。聯繫他日常生活的邋遢隨意,和在大是大非上的金剛怒目、學人風骨,確為一個可愛可敬的科學怪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