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蒼白的追問/嚴 陽

時間:2016-12-19 03:15:50來源:大公網

  約翰.列儂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他的生身父母分了手。在列儂到底該歸誰的問題上,這對父母十分糾結:他們誰都不想讓對方領走他,但誰又都不要他。最後,他父親讓他自己選擇未來的歸宿。列儂心裏經過百般掙扎之後選擇了母親。而在母親將他帶走的那一刻,事實上他的內心十分渴望父親能夠追上來與他們一起走,然而這樣的情況最終並沒有出現。這一讓他痛心疾首的場景,永遠地銘刻在了他的心上。所以,當十七年之後,他與父親一起追憶起過去的這段往事的時候,面對父親為自己所做的諸如當初放棄他以及再也沒有去看過他等做法做出的辯解,發出了撕心裂肺的追問:「那我呢?那我呢?那我呢?」─顯然,他要追問的是做父親的當年心裏有沒有他的位置,有沒有考慮他的感受。

  這是電影《赤裸的列儂》中一個頗具震撼力的鏡頭,我相信這鏡頭一定會讓很多觀眾終身難忘。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只要是人,都會有同情心;而只有六歲的列儂,當他的父母另有所愛之後,無辜的他成為了他們的犧牲品。同時,他不止一次地訴說過去十七年中,被親戚收養,母親其實就跟後夫與孩子們居住在距離他們不過半英里之外的地方,父親更是竟然一次也沒有去看過他,足見他內心的悲哀與憤怒─儘管他父親列舉了諸如監護人不讓他去見他等諸多理由。透過這些列儂對往事的回憶,我們不難想像幼小的他的心靈上曾經遭受的巨大的創傷,進而無限同情孤苦伶仃的小列儂,並且對他十七年後對自己的父親的態度似乎有些粗暴、有些無禮予以充分的理解。

  但是,對於列儂的同情和理解,在看到影片最後字幕打出「一九七一年列儂飛往紐約之後再也沒有回到英國」之後,我對他的同情和理解產生了動搖:既然他十分在意自己年幼之時父親對自己的拋棄行為,那麼,他是不是該對自己與前妻辛西婭所生的孩子朱利安多一份感情,與之惺惺相惜?他又怎麼能夠忍心拋下與當年的自己同樣幼小、需要得到父愛慰藉的的朱利安?

  作為音樂家的約翰.列儂是偉大的,他不只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年輕人,而且會在人類音樂史上牢牢佔據一定的位置,讓人們永遠記住他和他的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他被列入「世界五十大音樂家」就足以證明。然而,就電影《赤裸的列儂》中的「列儂」來說,作為「人」來說,又有他致命的弱點,至少在對待兒子朱利安的問題上是這樣。也因此,當電影結束,我們回首影片中列儂追問他的父親「那我呢」的時候,有可能產生這一追問其實十分蒼白的感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你對於父親當年拋棄自己的做法耿耿於懷乃至十分憤怒,那麼,今天的你是不是就該努力承擔起作為父親的責任?是不是你就該把與當年的你同樣幼小的朱利安放在心上,多一份關照和溫暖?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作為音樂家的列儂是偉大的,但是,作為父親的列儂同樣不及格?

  一個人對於發生在別人身上的錯誤往往看得很清,也很在意,這本來並不是壞事─如果我們能夠引以為鑒的話。但讓我們十分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能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重蹈覆轍,甚至變本加厲。比如說,一些做父母的過去曾經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他們今天又是家庭暴力的施與者施;一些人從前曾經是獨裁和專制的受害者,但今天他們卻又在享受獨裁與專制帶來的那種感覺。因此,當我們回首昔日他們的某些追問的時候,一方面會為他們昔日精彩的追問擊節,另一方面又會為他們今天的表現嘆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