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老人們的期盼/言 青

時間:2016-12-17 03:15:49來源:大公網

  近日在《北京晚報》上看到一則報道,題目是「中美志願者接力助老人回家」,說的是一位八旬中國老太獨自在亞特蘭大機場滯留,被一華人發現。老人透露,她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過世後,她賣掉在京的住房,送獨生女兒和外孫女去美國留學,不料在美國又成立新家庭的女兒遺棄了她,老人不得不自行回國。經熱心志願者攜助,使老人順利回到北京。老人在京已無家可歸,現在一個朋友家暫住。還有一則報道說,一位近八旬的老者,兒孫滿堂,卻無人贍養,老人最終將子女們告上法庭,與兒女們對簿公堂。一位只有一個獨生女,一位兒孫滿堂,而最終的結果都使老人陷入悲慘和窘迫的境地。

  看了這些報道,心裏很不是滋味,很為這些老人們的命運擔憂。當然,多數老人的子女都很孝順,對自己的父母盡着贍養的義務。我九十歲的叔父和嬸母遠在東北,他們的六個子女除一人外其他都和父母住在一個城市,每天輪流去父母家值班,洗衣做飯,整理家務,帶父母看病,在外地工作的小女兒也經常回來看望父母。再看我周圍的一些老人,有的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白天上班,晚上回來侍候父母,很是辛苦。有的子女雖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每到周末必帶着自己的孩子來看望父母,帶他們出去吃飯,或駕車帶他們外出旅遊,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我們的女兒女婿外孫女遠在加拿大,每天都用微信和我們聯繫,周末還要和我們視頻聊天,每年總會有人回來看望我們,我和先生也去看望他們,每次都得到他們熱情周到的接待。

  儘管如此,從目前情況看,空巢的老人越來越多,有的子女出國創業,遠走他鄉,有的子女雖在身邊,但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每個家庭的情況不盡相同,無論何種命運的老人都面臨一個如何養老的問題,國家正在下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據報道稱,目前各級政府都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養老設施,制定各種措施開闢養老途徑。選擇居家養老的老人,可以簽約社區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子女可以帶薪休假在家照護老人,專業技能人員來家專職照護老人可獲得薪金補貼。北京市各社區正在布局「家─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三級養老模式。經濟寬裕的老人還可以選擇條件好的養老院,據說京郊有一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兩千多張床位已住滿,現又在建第二期工程。同樣條件的養老院北京已有多座,有的地方還在增建和擴建,以滿足老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

  中國這樣的大國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的條件比起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但目前政府採取的各項措施已經讓我們看到曙光,老人們的命運寄託給子女,寄託給國家和社會,相信我們老人根據各人情況設計的養老夢會逐步得到實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