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冬令話暖食/馬承鈞

時間:2016-12-16 03:15:57來源:大公網

  寒冬臘月,正是國人進補最佳節令,有道是「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其旨在儲存能量為來年健康奠定堅實基礎。於是國人的餐桌上離不開「暖食」了。

  「暖食」的首選當屬羊肉與火鍋。有道是「羊大方為美,魚羊才為鮮」,羊肉堪稱歷史悠久的大眾美食。祖國醫學認為,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的滋補之功,且能抵禦風寒,所以羊肉湯成為集鮮美和營養於一身的最佳暖食了。

  羊肉與火鍋為伍,堪稱「黃金搭檔」。火鍋在中華飲食史上地位不凡。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鑊鬥」乃最早的火鍋,已有兩千多年。火鍋的發展一如中國文明的進程:從三國時代的「五熟釜」到唐代白居易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銅鍋、鐵鍋、砂鍋各顯神通,現代最富盛名的重慶火鍋有記載的歷史也有一千七百年以上。宋朝以來,火鍋更是大行其道走進餐館酒肆。

  元世祖忽必烈鍾愛火鍋,據說北京著名的「涮羊肉」乃其首創。相傳他當統帥時的某個隆冬,部隊正欲出征,他覺得肚子餓了想吃羊肉。廚師便將羊肉切成薄片置於沸水中燙熟,又在熱湯中加上葱花辣椒等調料,忽必烈喝罷大呼過癮。日後他當了皇帝,登基之日命御廚將當年吃過的羊肉湯擺上慶功宴,並賜名「涮羊肉」,從此涮羊肉風靡京城。

  到明代,火鍋還隨着「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傳入日本、韓國和歐美諸國。現如今,火鍋的身影更是遍布全球,也受到老外的青睞。美國資深外交家基辛格曾向媒體透露,他一九八二年訪華時鄧小平請他在北京一家普通的四川火鍋店吃火鍋,說「那是一頓令人難忘的美好的工作餐,鄧小平把我當成了老朋友」雲雲。

  筆者自幼在寧波長大,每年一入冬父親就會清理那隻黃銅火鍋,整整一冬我家餐桌上就離不開火鍋了。除牛羊肉外,螃蟹、黃魚、海參、扇貝、豬肝、蝦米和冬筍、乾菜、豆腐、青菜都是鍋中常客。那紅彤彤、暖融融的銅火鍋,至今歷歷在目、暖我心頭!

  現在有個網絡名詞叫「火鍋控」,泛指酷愛吃火鍋、又了解火鍋之人。這就不能不提歷史悠久的重慶火鍋了。其主料為牛毛肚、牛血旺、豬黃喉、鴨腸、魚肚、鳳脯等,也離不開花椒、豆瓣、豆汁、辣椒、胡椒麵和牛油等調料。可謂海陸空競相入鍋、麻辣燙盡顯威風,直教人酣暢淋漓、汗流浹背!

  近年內地還流行「澳門豆撈」,豆撈起源於港澳地區,含撈福、撈財、撈運氣之意。澳門豆撈就是將海味與火鍋合二為一,原料皆為高檔海鮮品,去殼、剝皮後攪碎成泥,經過十餘道工序烹製而成。豆撈口味清淡,與重慶火鍋大相徑庭,價格也貴些。

  台灣人除夕夜全家老少必定圍着火鍋團聚,俗稱「圍爐」。前年,我就在高雄大哥家領略過「圍爐」之樂。圍爐的菜名各有深意,魚丸、肉丸、豆丸取名「三元」,象徵團圓。蘿蔔叫「菜頭」,寓意「好彩頭」,吃油炸雞排、芝士條以示「興旺發達」。當晚的蔬菜都不切碎,洗淨連根煮熟,從頭到尾慢慢嚼進肚裏,以求老輩長壽。有人外出未能回家,也要留出空位,表示對他(她)的掛念。

  記得那晚讀初中的侄女還學唱一曲台島視障歌手蕭煌奇的《圍爐》:「一幕一幕,溫暖的圍爐。親情是人們永遠的偎靠,大家做陣慶賀,希望未來的運途,一年勝一年,更加有進步……」在煙花爆竹聲中我與大哥一家圍爐守歲,度過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爐火煨出美饌,成就暖食之冠。葷素搭配、豐儉隨意的火鍋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寒冬平添無限的溫馨情調,也令老饕們大快朵頤。「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隆冬之夜,三五好友小聚,伴着熱騰騰的火鍋,喝點小酒,怎一個「美」字了得!當至愛親朋圍爐而坐,在旺旺的火鍋邊把盞歡飲、舉箸大啖,於和美氛圍中暢談國事家事,堪稱其樂融融、如沐春風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