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權叔為行山愛好者介紹中草藥種植場/資料圖片
權叔一手湊大的中草藥園種植場,亦稱得上是龍虎山郊野公園其中一大景點。
因為權叔,山林中的百年古徑「重見天日」,而位於山腳下的一號中草藥種植場,在合理的開發與培植下,由二○○○年至今,現有草藥品種約五百種,權叔說,如果種植的土壤能夠進一步改善,相信可加種至一千種左右。
在行山過程中,權叔不時隨手一指小徑旁的植物,介紹道:「這是清熱解毒的馬齒莧,這是通淋排石的貓鬚草,這是行氣活血的羅勒。」
「我對中草藥有感恩之情。」權叔回憶童年:九歲時,父親在戰亂中離世,家人以務農維生。十三歲左右,村裏很多牛患了口蹄症,七日之內沒有醫理便會死亡,權叔想起曾是跌打醫師的父親提及,有中草藥可醫治這個病症,於是他嘗試醫牛,果然生效,一家人也因此得救。
二○一五年,權叔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西區發展動力等合作,推出《龍虎山中草藥簡介》,以圖和中英文對照介紹了龍虎山的近三百種中草藥,並附有來源及性味功效。
「中草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它們對養生及防病抗疫有顯著功效,值得我們好好保存和發揚。」權叔認為,龍虎山郊野公園有着良好的原生態環境,十分適合培植發展各類中草藥,同時這裏毗鄰香港大學,交通也方便,很適合市民,尤其是學生來此參觀學習。他希望能與港大中醫校友會等機構合作,將此處拓展為中草藥種植基地。
現仍每天早上來中草藥園打理草藥的權叔,並以清茶款待經過的行人和遊客,多年努力下,他結識了一班愛好大自然和中草藥的好友,也為不少機構提供了一個戶外學習的場地,他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做了一點點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