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蔣勳:池上教我的事/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時間:2016-12-12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蔣勳於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講座,談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供圖

  二○一四年,蔣勳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進駐台東池上成為駐村藝術家,在四季交替、循環有序的台東池上,體會人類社會與土地倫理之間的關聯。上月二十五日,蔣勳於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講座「池上教我的事─談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分享池上感悟。

  台東地處台灣東部縱谷,以盛產稻米為人熟知,當地物質匱乏,交通不便,只有廣闊的農田和連綿的雲朵。蔣勳在這裏改變了他在台北的生活作息,「我會在清晨五點走出畫室,沿着水圳散步,去看沒有電線杆的梯田,觀察稻穗的變化,拍攝天上的白雲和山中的流嵐。」蔣勳說。

  在池上的日子裏,蔣勳用手機拍攝了近五千張照片,記錄池上土地立春、驚蟄、小滿、秋分等各個節氣的景象,「我剛來池上時,發現這裏沒有路燈,當地人告訴我,因為他們要保留這片土地的『自然秩序』,稻穀受光合作用影響,白天已充分得到了陽光的照射,晚上也需要『休息』,故不再需要非自然光的補充了。」當地人的這番說話,對蔣勳啟發很大,他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守二十四節氣,生活在都市裏的人們早已忘記了這才是自然界賦予人們原本的生存秩序。」

  蔣勳在池上再次尋得了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工業革命後,人與土地的關係越來越疏離,人們習慣以非自然方式創造生活便利,卻忽視了土地原本的自然秩序。整個農忙時節,從播種、插秧、揚場、收割都需要在一個固定時間內完成,農民之間一定要互相幫助,如此一來,有助於拉近鄰里之間的距離。」蔣勳說。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收割之後,不論是豐收,抑或是歉收,當地農民都會拜一拜土地公,「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就意味着池上人一年的辛苦,在剎那間付之東流,然而他們還是會去答謝神明,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則因為他們深知得與失都是自然界的贈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