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評家(Wine Critics)是個很有趣的職業,以前自己想也沒想過竟然有這個行業,只是寫寫所試的酒,並且打打分就可以賺錢。但是,酒評家愈來愈重要,而各類不同的評分機構及雜誌亦不斷出現。我時常想,酒評家都是出色的作家,看看他們的試酒筆記(Taste Notes),裏面關於酒的顏色、味道、香氣的形容詞及文字,已經十分吸引,甚至可說想像力驚人,故此我十分喜愛看酒評大師的筆記。從中,可以引證自己所試的味道和酒評家有沒有相同或分別之處,這可以提升自己試酒的功力。
紅白酒的評分可以有三個標準,就是常用的一百分制、二十分制及少用的五分制。評分是以顏色、氣味、單寧、酒體、留香時間等等去判斷分數。一百分制是較常使用的,尤其是美國的評酒大師如柏加(Robert Parker)及沙克林(James Suckling)等。二十分制較多為英國的酒評家使用,最著名的是牛津才女羅賓遜(Jancis Robinson)。五分制較為簡單,我就常用,當然酒評家就較少了。
現在就談談世界著名的酒評家吧。
一、柏加(Robert Parker):
又名波爾的摩(Baltimore)的「神」或者「惡魔」,視乎他怎樣評價你的酒。柏加無可爭議是世上影響最大的酒評家,他的成名作就是排除眾議(包括法國人),首先認為波爾多1982年是完美的年份,從此名震評酒界。柏加每年都為期酒(en primeur)評分,酒莊都需要等待「神」的評分再訂酒價,可見其影響力。柏加為Wine Advocate雜誌的首席編輯。自去年開始,柏加已經不再為期酒打分,並且淡出評酒界。但是,他以往對酒莊及其不同年份酒的評分,仍然深巨影響力。柏加文字優雅、描寫活潑,看他的酒經真乃賞心樂事。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