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康熙、雍正期間,宜興製紫砂泥器最享盛名者,首推陳子畦之子陳鳴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較父親更多新意,不斷大膽創新;不但製茶壺及文房雅玩出色,尋且雕鏤貼兼長,自署自刻銘文圖印,造詣甚深。由於其作品精雅絕倫,故奉為「清初第一名手」。
例如附圖,乃有其刻銘與款印的紫砂方杯,以龍咬杯沿為把手;杯身刻銘文「斗方酒,藏之久,為君子有」,別具韻趣。
由於迄今陳鳴遠真品價值不菲,故魚目混珠的贋品充斥;有些近代仿製者,皆銘「陳鳴遠」或「鳴遠」款。曾見一件紫砂方筆筒,身刻一菖數葉春蘭,旁刻兩句詩:「臨撫石鼓琅琊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下款刻「陳鳴遠」,並鐫一方印。看似頗有雅意;不過,筆者沒有研究是否陳鳴遠的手藝和風格,光看銘刻兩句詩,即斷定屬清末民初以後偽造的贋品。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句詩,肯定是清末民初時詩、書、畫、印俱絕的才子吳昌碩(缶廬)所作,自題畫作上。試問清初時期的陳鳴遠(活躍於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怎可能預知吳昌碩(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初)這兩句詩,而刻於紫砂器上呢?分明是偽造者無知,胡亂抄兩句詩,反露出「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