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陝京港畫家河北採風

時間:2016-12-05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趙振川攜內地及香港畫家重走趙望雲寫生之路\大公報記者江鑫嫻攝

  今年正值著名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趙望雲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為了發揚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精神,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紫荊雜誌社,聯合長安畫派藝術研究院、中國銀行(香港)、中國畫學會共同主辦的「紀念趙望雲誕辰110周年─趙振川攜內地香港畫家重走趙望雲寫生之路」活動於日前圓滿落幕。趙望雲之子、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陝西省美協名譽主席趙振川攜十餘位分別來自陝西、北京和香港的知名畫家,在北京和河北的山鄉田間展開了與自然和人文的深情「對畫」。\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

  此次與趙振川同行的有香港畫家沈平、陳家義,北京畫家李乃宙、吳慶林以及長安畫派畫家趙振陸(趙望雲之子)、魏高良、王歸光、崔偉剛、李興無、趙森(趙振川之子)等。

  扎根生活 堅持寫生

  在為期四天的寫生之旅中,畫家團隊從北京出發,途經河北遷西、遵化、羅文峪、喜峰口、北京密雲、古北口等地。一路上,畫家們登長城、越山林、下農村、訪民居,共創作了百餘幅素寫圖。

  長安畫派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魏高良介紹,趙望雲是新文化運動後立志改造中國畫的重要代表,主張藝術要回歸人民,服務百姓,發誓不畫不勞動者。他以鄉村寫生開始了漫漫探索,篳路藍縷,開闢了一條面向生活的藝術之路,成為一代開宗立派的大師。一九三三年初,趙望雲作為《大公報》旅行寫生記者,到河北冀南一帶農村實地寫生,用畫筆來反映農村的面貌和農民的真實生活,引起巨大社會反響。趙望雲既是文化抗戰的戰士,又是一代卓越的藝術教育家,在重慶時期的學生有高馬德、楊鄉生、趙春祥,定居西安後,黃胃、方濟眾、徐庶之均為其門下弟子。當年趙望雲所走過的崎嶇山路,如今已修通了高速公路;當年只能過毛驢的羊腸小徑,如今大路條條可通大巴。一路上,寫生團一行在走訪了解當地風俗民情之時,亦不時被北京、河北境內的雄奇風光所吸引,不時停車畫上兩幅速寫。

  趙振川在此行途中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只有深入生活,融入到環境中去,在現實中觀察生活和山水景物,才能畫出好的作品。「我和來自陝、京、港的十多位畫家重走我父親趙望雲的寫生之路,就是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繁榮文藝創作生產』方針,堅持不懈地傳下去,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趙振川說。

  趙振川表示,一路下來他很欣喜地見到了燕山山脈的壯麗秀美,這與他此前在西北地區所繪的秦嶺之美相比,別有一番意境。趙振川也從實地實景中深刻感悟到了父親趙望雲「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藝術精神和人文追求,並寄語後輩們要把屬於人民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地方可以畫很多畫,這就是自然,這就是生活。」趙振川拿着畫筆手指遠山感慨道:「當然,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當年我父親的創作艱辛,他的堅韌與堅持令我感動。」趙振川也期望通過追尋父親的足跡,自己能收穫更多靈感,創作更優秀畫作。

  趙望雲之子、國家一級美術師趙振陸也加入了此次寫生隊伍。他最大的感受是,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找到藝術的源泉,只有進入民間才能收穫繪畫的靈感。

  風土人情 創作泉源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香港美協副主席沈平和香港畫家聯會會長陳家義兩位本港知名畫家亦參與了此次寫生活動。他們紛紛表示,趙望雲先生是最早在作品中展示農村生活的畫家,這說明他關心民間疾苦、筆墨跟隨時代,當代畫家要體會他的熱情和精神。今後會多來內地寫生交流,與內地畫壇互相切磋,如此才能讓香港民眾更多地了解祖國山河風貌。

  沈平表示,自己被趙望雲創立的長安精神「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所鼓舞。從事繪畫三十多年,沈平自述從未忘卻中國畫,經常到內地寫生。他本人今後也會學習趙望雲的繪畫技法,並在自己的創作中進行突破。

  當年趙望雲所畫的多是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景。而今,硝煙遠去,柏油馬路旁一幢幢山居小樓拔地而起。在陳家義的寫生簿中,畫出了山裏人家的新面貌,險峻的山川之下,雞鴨成群,村民們閒適地在門口聊天。陳家義十分鍾情於此類寫生活動。他說:「我第一次來河北寫生,這裏的風土人情與南方完全不同,看來還是應該多到生活中去,生活能給予我們源源不斷的畫畫靈感。」

  談及是次行程的感受,陳家義表示,首先要多與各地民眾交流,真正用心去畫,作品才會更有感情、更生動。

  此外,趙振川還將於本月中旬,與多位長安畫派畫家一同赴香港,參加在港舉辦的紀念趙望雲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談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