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與訓練導盲犬的朋友接觸,才感到名犬易求,導犬難得。
只要花得起,數萬、十數萬元買一隻名犬,狗店忙不迭為你選擇,至於導盲犬,任你花多少錢,想要得到不是用錢買得起。
說來令人詫異,內地十三億人口,只有導盲犬九十隻,台灣五十隻,香港約只有三十隻,按人口比例,香港算是多了,可見導盲犬身價了不起,憑着一副熱心腸與盲人為友,協助失明人士生活,稱得上人類忠誠的朋友。我愛導盲犬甚於價值不菲的名犬。
導盲犬可貴,不是什麼狗都可以導盲,只有拉布拉多、金毛尋回犬、德國牧羊狗可以,朋友說我家的小狗就不成了。
全港只有三十隻太少,何不多訓練十隻八隻?沒那麼容易,本港從第一次引入失敗,至現在擁有的三十隻,經歷了二十七年時間。一九七五年首次引入兩隻導盲犬,因缺乏整套飼養及培訓設施,先後去世,其間中斷二十多年,至二○一一年才由台灣引入導盲犬Google和Iris,開始為失明人士服務。
導盲犬的培訓十分複雜,小小導盲犬與小孩個性有些相近,需要教會適應現代化市區生活習慣,乘搭電車、巴士逛街,行商場,入超市,甚至雜亂的街坊街市,都有一套規矩。搭電車教牠伏在車尾靠門口通道左邊;乘扶手電梯,學會在踏板前停步,等主人指示;過馬路認識在黃格等候,避免發生交通意外;搭升降機站在右邊;在超級市場不許碰食物和貨品;學習在雨後地面走路,避免濕滑跣腳;導盲犬最不喜歡進街市,要牠習慣,在牠眼中,街市肉枱的豬肉、雞鴨都是屍體,令牠十分駭怕,血腥氣味使牠感到不安,但失明人士有時會到這些地方,需讓導盲犬逐漸適應,學會引路,這個階段需要花長時間訓練。
以一頭拉布拉多為例,嬰犬時送到「寄養家庭」學規矩,做到「絕對服從」,首先教會什麼是家庭,這個家庭有牠和主人,吃飯、睡覺在同一屋裏,教牠與人相處,尊重大人小孩,其他人見面做出親昵動作;學習良好行為,不亂叫,不隨意大小便,只吃固定狗糧,不貪吃別的東西,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吃,不上床,不爬梳化。到一歲半,小犬升班了,進入訓練中心學習十個月,包括以上所說適應社會環境,然後 接受專業評估,合資格者畢業成為合資格導盲犬。
接下來是一段人狗關係,開始與失明人士配對,導盲犬服務中心安排導盲犬配搭一位適合的失明人士,然後是「共同訓練」,人與犬學習互相配合,行動默契,同時建立感情,這段訓練期約兩個月,正式投入服務。
導盲犬怎樣帶引失明者上街,難道牠不會迷失去向嗎?倒是個有趣問題。主人先要知道怎樣下指令,此行的路條和目的地,心中有數了,沿途指示方向,指令一直走、右轉、左轉……牠的責任是在路途上不讓主人受到碰撞、摔倒,路上突然發生變化,及時引領主人避開障礙物。
我是途人,怎樣識別真假導盲犬,朋友提供三種方法:看狗隻種類,導盲犬通常屬拉布拉多、金毛尋回犬、德國牧羊犬;導盲犬必戴上「導盲鞍」;視障人士持證明證件。
回說名犬易得,導犬難求,不是誇張,選擇一頭小犬培訓為導盲犬,牠的家族必須清白,八代都是導盲犬,代代都在訓練中心出生,具有優良血統,確保祖宗八代沒有攻擊人類記錄,沒有遺傳病。條件這麼苛刻,怪不得內地十三億人口只得九十隻,香港約有三十隻可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