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懸掛於羅浮宮的蕭邦肖像就是德拉克洛瓦這幅雙人肖像中的局部。然而,被裁掉的喬治.桑部分又在哪兒呢?這幅能夠證明二人當時戀情的大師名作究竟緣何被裁剪呢?
一八六三年八月十三日,德拉克洛瓦與世長辭。他在留下的長篇遺囑中指定:他畫室中的所有物品,除去那些已經確定贈送者的,其餘全部拍賣。在他的遺物中,拋開已完成的油畫作品,還留有海量的習作、草圖、水彩和素描手稿。其中便有這幅雙人肖像。畫作直至他去世始終保存在他的畫室中,並未贈予二人中的任何一位,其緣由至今不得而知。哪曾想,這場於一八六四年轟動一時,持續了整整兩周的遺產拍賣竟成為了這幅雙人肖像畫的「末日」。作品在易主後很快被切割成兩張單獨的肖像。而被裁掉的原因則更加令人唏噓:並非是出於蕭邦和喬治.桑家屬的干涉,竟是源於易主後的藏家貪婪地認為,裁剪之後的畫作在變成兩幅後能賣出更高的價錢!切割使得這幅作品的畫幅損失慘重,尤以蕭邦的部分損失最大,只留下了頭部肖像,剩餘彈琴的部分包括鋼琴悉數被裁掉。相比之下,喬治.桑的部分則萬幸地僅有少量的剪裁。如今,這幅德拉克洛瓦紀念二人戀情的名作正如二人的虐戀結局一般相隔千里之外:蕭邦的肖像陳列在巴黎羅浮宮的法國繪畫德拉克洛瓦展區內,而喬治.桑的部分則收藏在丹麥奧德羅普格博物館中。
蕭邦曾對德拉克洛瓦這樣評價喬治.桑:「她的感情,奔放起來不可抑制,但事情一過,很快就扔到腦後了……她對於她的朋友們所責備她的種種事情,從不感到於心有愧。」畢竟朝夕相處過十年,蕭邦看透了自己的前女友。喬治.桑為蕭邦留下的情傷至死都未能愈合,而在「鋼琴詩人」英年早逝之後,喬治.桑燒毀了與蕭邦所有的往來書信,以至於我們今天根本無法通過蕭邦的親筆信去深入研究二人的情感糾葛。也許是她不願再觸碰這段曾全情投入的愛戀,抑或如蕭邦所言她早已將這些往事拋在腦後。無論如何,這幅由德拉克洛瓦因二人愛情而創作,卻因易主後賣家的貪婪而分割的雙人肖像畫,如今「分道揚鑣,再也不見」的結局,或許陰差陽錯地成為了最合適的歸宿吧。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