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情牽遠方的家/嚴方正

時間:2016-11-27 03:15:28來源:大公網

  去年年底,大學同班同學組織一個微信群,能聯繫到的十幾個同學陸續加入其中。

  我們是在一九六二年相聚北京的,本來應該在一九六七年畢業,因為「文革」,推遲了一年離校,百分之百地到了邊疆和基層。相當一部分人接着在軍墾農場勞動了一兩年再分配至工作地。按原來的計劃,我們這批人應當是和日月星打交道的,可是大部分人離開了母校也就離開了望遠鏡。回想起來,如果講年輕時抬頭看星星發呆的日子全部白過了,話也不能這麼說。記得上學的那幾年運動連連,到了文化革命,更是疾風暴雨,處於北京就處於風暴的中心,我們這個常駐的「小島」倒相對平靜,即使到了攸關前途的畢業分配之時也波瀾不驚。何以如此?郭小川的《望星空》中有幾句詩抑或能給出部分答案:「走千山,涉萬水,登不上你的殿堂。過大海,越重洋,飲不到你的酒漿。千堆火,萬盞燈,不如一顆小小星光亮。千條路,萬座橋,不如銀河一節長。」

  大家知道,微信是個新東西,其功用無非是交流資訊、聯絡感情。我上微信的目的,是想知道老同學這些年的經歷,特別是現在過得怎麼樣。如何敲門?最好的辦法是拋磚引玉──先將自己情況公開。於是我將近年寫的幾篇關於家庭生活的文字發到群裏,老同學讀了,稱我為「文學青年」。儘管我既不年輕,也不文學,受同學調侃後生出的感想是──也許少了文學青年微信群會乏味,那麼我就來扮演一下吧。金秋重陽是老年人的節日,我將習作《老伴》曬出來,短文結尾是:「對於那些走上紅地毯的男女,我們衷心祝願他們終生成為老伴。因為在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裏,能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你的高興而高興,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到底有幾人?所以,作家王蒙才會感慨地說,在一切愛情描述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富有詩意。這種詩意,值得嚮往。」想當年我們都是懵懵懂懂的學生,戀愛只是電影中的故事。如今自己卻成了邁向金婚的老人。我祝老同學和老伴節日快樂。我還在電腦上裝了個微信程序,自己讀到好的文字,會及時地和老同學一起分享。這樣做是聽一位當代詩人的勸告,他講自己詩寫不好但喜歡讀詩的人,不妨做個詩歌的傳播者。

  馬斯洛講過,人最基本的需求在生理方面和安全方面,高一個層次是對愛和歸屬的嚮往。我們中國人重視命定的緣分和他的思想有些暗合。微信的面世給了我們續寫前緣的機會,當然值得珍惜。幸運的是,我們的群主──老班長仍保持一份為大夥兒操心的熱情,如今他正和幾位一道謀劃我們明年在北京重聚。我們班原來有十位同學來自北京,後來都像種子一樣撒到了天南地北,接着再生根開花結果。如今回北京辦事的,只能算個「北漂」,可以想像其辛勞。當年我們在那場大折騰中匆匆道別,連畢業照都沒有一張。再次相見,要補上遲到了半個世紀的一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