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閶門有個開店的,家裏養着一條猛犬,白天躺在門檻邊一刻也不肯離開。有個商人進門,不知道這猛犬動輒喜歡咬人而稍稍接近了牠,結果大腿被咬出了血。主人趕緊跟商人打招呼:「你姑且息怒,明天我打算殺了牠跟你一起吃牠的肉。」商人回去後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像有人告訴他說:「我是主人家的父親,已經死了好幾年了。有數百兩銀子埋在門檻下面,我活着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告訴我兒子。我念念不忘,所以變成了一條狗守着它,希望能夠傳給兒子,沒想到冒犯了你。我想把這些告訴我兒子,但恐怕他不會相信,所以告訴你希望你能去見他,讓他不要殺我。」商人驚起,趕緊去那個人家,可惜的是主人已經將狗殺了。挪開門檻,果然發現下面有一隻瓦缽,裏面裝着四百多兩銀子。
這是明人陸粲在《庚巳集》裏講述的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對於其真實性我們當然無需進行分析,因為其情節並不複雜,一眼就能看出是「紀實」還是「虛構」。但是我以為這其中蘊含的意義卻又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們思考的,這就是對於中國做父母的來說,對於子女的未來往往太過操心了,大多希望把他們的一切盡可能在生前就安排好,否則便死不瞑目。而這位開店的老闆已經亡故的父親不就是這樣的人嗎?這讓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為父母,對於子女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但是,怎樣做才是負責任是有不同的理解的。一些做父母的以為,給孩子找一個好工作,嫁一個好人家或者娶一個好媳婦,給他們留下盡可能多的財產,讓他們在自己身後的幾十年中依然能夠享受生活、愜意生活這就是負責任;但在我看來還有別樣的負責任的方式,那就是教育孩子正派做人,教會他們處理事情的正確的方式方法,努力讓他們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即便是自己離開後他們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空間和財富、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更好的負責任。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裏?前者着眼於自己的兒女看得見的有限的一段時間裏的生活,而後者則基於對世界、對未來的深刻認識和充分的理性,着眼於兒女長遠的利益。兩相比較,哪種做法更聰明我以為是不言而喻的。
那位變成猛犬守護着門檻下的四百多兩銀子的父親,屬於哪一種父母呢?值得欣賞與效仿嗎?我們自己又打算做什麼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