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皇帝眼裏無忠臣/游宇明

時間:2016-11-23 03:16:09來源:大公網

  如果我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個大特務,經常接受指令從事某種與身份不相符的活動,你會相信嗎?然而,史書就這樣白紙黑字地寫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彙報了蘇杭織造捐資平抑米價和洪武陵墓塌陷這兩件事,康熙在奏摺上批示說:「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爾再打聽還有什麼閒話,寫摺來奏。」

  大學士熊賜履退休後一直住在江寧,康熙曾在曹寅進京時叮囑他「存問」熊的有關情況。一年後,曹寅在奏摺中這樣彙報:「打聽得熊賜履在家,不曾遠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並不接見。近日與江寧一二秀才陳武循、張純及雞鳴寺,看花做詩,又《小桃園雜詠》二十四首,此其刊刻流布在外者,謹呈御覽。因其不與交遊,不能知其底蘊。僅據所得實奏。」熊賜履病故後,康熙又吩咐曹寅將其病中吃什麼藥,臨終有何吩咐,兒子如何等情況一一打探清楚。

  在康熙時代,曹寅絕對不是皇家唯一的兼職特工。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年),康熙在給李煦的朱批中囑咐:「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閒言,無中生有,議論大小事。朕無可以託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摺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以叫人知道,若有人知道,爾即招禍矣!」

  歷史上,像康熙這樣實行有形無形特務統治的皇帝比比皆是。明代有公開的特務機構東廠、西廠,大臣在家裏說的什麼話,甚至吃的什麼菜,皇帝都知道。康熙的兒子雍正更是發明了密奏制度,大臣對別的官員的言行有懷疑或不滿,可以秘密地告訴皇帝。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人做官真的如履薄冰。

  皇帝這樣做有不得已的一面。皇權時代,沒有電話、網絡,也沒有汽車、火車、飛機,皇帝想要了解一點什麼資訊,必須依賴地方官員的彙報。而出於趨利避害本性,地方官員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的,這樣,皇帝很難明察地方政治的真相。讓自己特別寵幸的大臣充當耳目,假若這大臣心術不是太壞,皇帝被地方瞞騙的機率就會相對少一些。

  皇權制度是非常自私的,即使是最愚蠢的皇帝,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穩穩固固、萬世一系,而官員都是為某個朝代服務的,他們不會關心誰做皇帝,只在乎能不能從這個政權裏獲得各種利益。理念之天然相悖必然導致皇帝對官員的忠誠生出疑心。為了讓官員俯首貼耳,皇帝一方面會用物質、職位、榮譽籠絡他們,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各種公開的、秘密的手段對其監控。康熙叮囑李煦做「包打聽」時不要將自己的話透露出去,其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監控的地下性,讓被「看牢」的地方官員防無可防。

  在皇帝眼裏,大臣有在乎利益的,有看重名節的,就是沒有心甘情願地忠誠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